一提肝炎,人们首先会想到病毒性肝炎,实际上,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外,肝炎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员,如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特别是近些年,药物伤肝的情况出现增多,药物性肝炎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多,但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今天瑞养源生团队就为大家说说药物伤肝是什么情况吧。
乱用感冒药,出现肝损伤因为患了病毒性感冒,40岁的刘先生去药店一口气买来退热、止咳、消炎等好几种感冒药。然而连续两周吃下来,家人发现,刘先生的“脸色”不对劲了,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化验肝功能时发现,刘先生的转氨酶已经达到了多,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最后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俗称“药肝”,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药物伤肝既可能是按医嘱合理服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有可能是没按剂量、疗程服药而引起的肝损伤。
近些年,由于乱用药导致的药物伤肝的病例逐年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占急性肝炎患者的l0%,占暴发性肝炎患者的12.2%。药物性肝损伤可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
补药减肥药,乱吃也伤肝除了中草药,老年人盲目服用补药、慢性病的药也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市面上的一些补药成分不明,往往还添加了一些药物成分,吃了这样的补药无疑会增加健康隐患。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本身就需要服用各种药物,如果过度“服用药品”,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使得肝脏不断受到损伤。特别是原本就患有肝病的人,更不宜服用药品和补药。
此外,一些爱美女性为了追求“迅速瘦身”的减肥效果,盲目服用减肥药,导致肝脏损伤。据了解,减肥药中往往含有干扰脂肪代谢的成分,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直接对肝有毒性作用,造成药物性肝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很有可能发展成暴发性肝衰竭等更危险的疾病。
药物是第四大伤肝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约占住院病人5%以上。目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肝损伤已经排在国人肝病的第四位,仅次于乙肝、酒精肝、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与两个原因有关:
一是某些药物肝毒性较大,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甚至引起其坏死。
二是与患者体质有关,一些人服药后出现代谢异常和过敏反应,称为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
前者可以预测,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比例;后者无法预测,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却出现严重的肝损伤。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可引起肝衰竭,造成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严重损害。
吃药,这5件事不得不防
药物本身的毒性和使用方法不当,都可能伤肝。下面这些就是药物伤肝的最常见原因。
1
药物本身有肝“毒性”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负责几乎所有进入人体的食物和药物的解毒工作。
可损伤肝脏的药物超过种,尤其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降脂药、安眠药、抗肿瘤药、抗结核药等6类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其化学成分会对肝脏细胞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肝损伤。
建议:
用这些药物一定要遵医嘱,避免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2
用药过量
感冒药、安眠药、平喘药、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服用过量,也会造成肝脏损伤。
过量服用药物的原因,一是患者按说明书服用后,症状却没有按照预期及时消除,于是不遵医嘱的间隔再次服用,导致过量;二是不同名称的药物中可能含有相同成分,叠加用药后导致的过量,例如多种感冒药中含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建议:
不要同时吃多种同类药,服药前仔细看说明书,如果不确定,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3
多药同用
很多药物本身对于肝脏的损害并不太明显,但如果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肝脏的影响可能变大。
例如别嘌醇与巯基嘌呤合用可增加药物的肝毒性;乙醇也可加重药物的肝毒性,因此服用伤肝药物期间不宜饮酒。
建议:
需要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注意忌口。
4
中药使用不当
不少人认为中药天然无副作用,对身体的毒性较小。事实上,一些本身含有毒性的中药在使用上也要注意。
附子、川乌、草乌常用于关节炎和跌打损伤,这些药含有乌头碱类成分,加大剂量或长期用,易致中毒。
大黄、栀子、黄连等属于苦寒性质,长期吃会伤及脾胃,带来不良反应。
即便是中药毒性较低,不分病情和体质地使用,或随意增加剂量、长期用,都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建议:
首先中药必须经中医师严格辨证,把握好量,才能尽可能降低毒性。其次,不可将中药当成保健品,随意服用。
5
儿童用成人药
儿童肝脏代谢能力不如成人,成人药用在儿童身上,量较难把握,可能出现肝损伤。例如扑热息痛、红霉素等,都被证实较容易引起孩子的肝损伤。
建议:
最好给孩子选择儿童专用剂型。没有儿童剂型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公斤体重精确计算用量,才能预防儿童肝损伤。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