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生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肝脏健康。脂肪肝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是“隐匿的肝脏健康杀手”。
脂肪肝通常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是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白领人士、企业家、个体业主、出租车司机等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25%;肥胖人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50%;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高达60%。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等。
肝脏“肥胖”危害严重,出现后我们要做些什么?
1.改变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不吸烟、不饮酒、多喝茶(绿茶最佳),多饮水;少吃盐(每日5-6克为宜),少吃浓重厚味,采用合适的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炖、煮、熬、凉拌,尽量避免使用煎、炸、油焖、红烧);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葱、蒜、姜、辣椒、胡椒、芥茉、咖喱、咖啡等;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要粗细杂粮搭配,多吃谷物、玉米等粗粮,少吃精米精面等细粮;蛋白质以豆类植物性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脂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限制单糖和双糖类食物;多进食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或绿色蔬菜,并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合理运动,特别是肥胖者,即最大强度的50%左右的运动量,使心率达到一定标准(20~30岁,次/min;40~50岁,次/min;60~70岁,次/min),每次持续10~30min,每周3次以上。
2.减肥,减少腰围:如改变生活方式6~12个月体质量未能减低5%以上,或肥胖合并血糖、血脂、血压两项以上指标异常者可慎用二甲双胍、西布曲明、奥利司他等减肥药物;除非存在肝衰竭、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重度肥胖患者在药物减肥无效时可考虑上消化道减肥手术。
3.避免加重肝脏损害:避免体重急剧下降(每周体重下降不宜超过1.2kg),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慎重使用可能有肝毒性的中西药物及保健品,严禁过量饮酒。
4.如果转氨酶低于U/L或未出现肝硬化并发症时,可以选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利酮等药物降糖,贝那普利、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降压药和他汀类降脂药物。
5.出现明显肝损伤和肝硬化时,需要加用保肝药物治疗,但不建议自行用药。
如有存在患病高危因素,建议您定期体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