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使用肝素钠对血液进行抗凝时,
给药特征是首剂加透析过程中持续追加,
药品需要配制成一定量的溶液,
以利于透析机泵控给药。
配制时需要根据医嘱计算,
以满足医嘱要求的单位时间入量。
一般情况下,
常见的肝素钠给药医嘱形式是:
首剂量+追加剂量。
列数字举例:20mg+10mg/h。
临床常用的肝素钠注射液规格是IU/2ml,
如果医嘱是按mg为单位开具的,
护士配制时就要在mg与IU之间进行换算。
查询一下肝素钠mg与IU之间换算比例
版《中国药典》规定1mg不少于IU,
即IU规格的肝素钠含量仅有69.4mg。
这个换算量与临床经验有很大不同。
U被换算成mg是个很通用的标准,
很多护士按照这个换算比例配制药液。
于是,实际产生的给药量是这样的:
20mg+10mg/h=IU+IU/h。
按照版药典的标准,
应该是20mg+10mg/h=IU+0IU/h。
理论上,护士的给药量是不足的。
是否会发生体外循环管路凝血,
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医生开具医嘱时,
是按照IU来换算的,
给药量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可见,医护要在换算标准层面统一。
如果对这种现象进行溯源,
可发现到肝素钠的效价在改变,
版和版的药典标准不同,
版是IU=1mg,
版是IU=1mg,
很遗憾没有查询到1mg=IU的标准是出自哪个版本,
但已经明显证实了肝素钠效价的变化。
只是临床的用药经验一直停留,
没有跟随药典的变化。
找了几个厂家的在肝素钠注射液说明书,
也没有发现明确标明mg与IU之间的换算标准,
也没有注明患者的用药可以用mg为单位。
再看一下中和硫酸鱼精蛋白时的用法,
鱼精蛋白1mg至少中和IU肝素钠,
如果按1mg=IU来计算,
50mg=IU,需要62.5mg鱼精蛋白,
如果按照版药典计算,
50mg=IU,需要90mg鱼精蛋白,
这时,书面上就出现了中和剂量不足的结果。
如果发生出血,
到底是什么原因恐怕需要费点口舌了。
这样的责任最后归属给医生还是护士,
恐怕要看护士的运气了。
写在最后:
医疗护理行为从来就不应该是“我认为”,
应该是“法认为”“规认为”“组织认为”,
保护自已才能保护他人。
往期好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