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魏来
受到病毒和自身免疫细胞的攻击后,肝细胞破裂,流出转氨酶。
编者的话:我们每次做完体检拿到化验单后,会看到上面有一项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转氨酶。别小看了这个指标,它可是人体肝脏正常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转氨酶和肝脏健康的关系。
转氨酶是肝脏健康晴雨表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生活”在肝细胞内。当肝脏出现炎症、中毒、坏死等时,部分肝细胞受损破裂后,转氨酶便会跑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抽血化验便能检查到,所以它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
怎么判断转氨酶是否异常?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值在0—40之间,由于一些生理性原因,如检查前突然剧烈运动、吃得油腻或劳累后,这个值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倍;如果患有酒精肝、脂肪肝,这个值一般会高出2—5倍;肝炎发作一般高出5倍;肝衰竭会高出10倍,这种情况非常紧急,需要马上就医。
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也要警惕是转氨酶升高后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1.消化道不适。转氨酶升高后,肝脏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解毒功能减弱,消化道运动也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反胃、腹胀、便秘等症状。2.面部发黄和瞳孔周围的眼球发黄。3.全身乏力,休息后仍然疲倦,看书时眼睛容易疲劳。
需要提醒的是,转氨酶的升高和疾病的危险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有些人转氨酶不高,但肝脏病情很重,因此一旦查出任何异常,要积极寻找原因。
三大肝病如何判断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受损的结果,酒精肝、脂肪肝、肝癌等肝脏疾病都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因此,要找到肝脏受损的原因还应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
转氨酶和转肽酶都升高可能是酒精肝。此外,酒精肝患者还有饮酒史,即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克/天,女性≥20克/天;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克/天。折合乙醇量(克)=饮酒量(毫升)×酒精含量(百分比)×0.8(乙醇比重)。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每天喝1斤(毫升)58度的酒,那他摄入的乙醇量为克,远远超标。
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同时高可能为脂代谢异常导致的脂肪肝。如果这两项检查同时异常,患者又有高脂饮食史,就很可能是脂肪肝。我有一个病人在外国留学,吃了一年洋快餐,不光体重增加,回国后体检发现转氨酶也升高不少。
转氨酶和甲胎蛋白同时高可能是肝癌。肝癌患者往往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此时要特别另一种指标的变化——甲胎蛋白,大概有半数以上的肝癌患者此指标呈阳性。甲胎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正常人体内的甲胎蛋白含量不会超过20微克,肝炎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在50—微克。如果检查中发现甲胎蛋白升高到每升血微克以上,那么患肝癌的几率就很高了,可以再进行超声或CT检查确诊。
错用药,酶飙升肝脏就像一块充满血液的嫩豆腐,作为人体进行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它常会受到药物的伤害。药物是诱发转氨酶升高的一个很大原因,药物性肝炎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原来有肝病者用药不当更容易诱发肝脏损害。
临床用药中,有多达数百种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害。中药如治疗皮肤病方面的苍耳子,有祛湿解毒、散风止痛的作用,但如果长期服用,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黄疸、肝功能损害等。治疗代谢类疾病的生首乌、天花粉、川楝子,治疗骨关节病的雷公藤、山海棠等,如果长期服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西药中的抗菌类(如红霉素、抗结核药)、精神类、麻醉类、止痛类、激素类等药物都容易引起转氨酶升高。
以下几类人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发人群:1.特异性体质者。他们对药物很敏感,小剂量就会有危险。2.嗜酒者。3.患慢性病需要长期、大量服药的人群。4.孕妇、儿童、老人,有肝脏病变的人。
酶高患者生活5忌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在生活中有5忌:忌睡眠不规律;忌辛辣食物;忌烟酒;忌乱用补品;忌随意用抗生素、激素。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坚持锻炼、劳逸结合很重要。转氨酶升高如果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也会影响健康。
酒精肝患者,戒酒后的半年内肝脏细胞会进行修复。因此这类人群应该在半年后监测转氨酶、转肽酶和白蛋白三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判断肝脏的恢复情况。
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因此要保持正常体重,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肥胖是肝脏健康的开始。
服药前要查肝功能,长期服药的人要在用药后第2周、第4周、第12周复查肝功能。转氨酶高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常见肝病及其中医对治“肝者,将军之官,某旅出焉。”将军要主谋虑的人。人的聪明才智能不能发挥出来,要看自己的肝气、肝血足不足。如果肝血足、肝气足,人做事就会踏实、稳重;如果肝血虚,人会非常容易动怒、烦躁,动肝火。为什么会动肝火?因为谋虑不足,想问题想不清楚。《黄帝内经》认为“因私而远谋谓之率”,“虑”指想得非常远,“谋”是策划。所以,将军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带兵打仗,而是要运筹帷幄。
如果肝经这条经脉出现病症,会有很多表现(下图)。
第一,会“两胁下痛”,“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是的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
第二,会“目无所见”。“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足受血而能步”,如果脚部能够得到血液的濡养,就能走路。“掌受血而能捏”,如果手掌气血充足,人就有握力。“指受血而能摄”,摄取的作用,其实是很精细的,比如小孩子,刚开始是抓东西吃,然后才会一根一根地往外挑,这都是肝气不断壮大的一个象,是肝血足的一个象。如果“卧出而风吹之”,即睡醒以后,出去吹一吹风,人就会“血凝于肤者为痹”,出现痹症,因为气血还没有很好地输布开来,会凝于皮肤之间,形成麻痹之症,然后凝于脉。如果再继续往里深入就会”涩,涩就是指有点想血脂粘稠的象,如果肝血被凝聚了,就会很粘稠、很涩,气脉不通。“凝于足者为厥”,如果脚受风,就会成为厥症。
第三,“腰痛不可俯仰”。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可以去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大脚趾旁边。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把疼痛揉开,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
第四,如果肝气外协,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因为肝胆同源,苦,也是病变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每个细节。我建议大家最好能有一张中医经脉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者家里,当你哪个地方出现疼痛的时候,先在经脉图上找一找,到底是哪儿的问题,这样你也能向医生表述得更加准确一点。而一个好医生,在问诊的过程中,一定会问清楚病人到底是哪儿疼。
第五,会“面尘脱色”,即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表情。“色”代表一种情绪,比如“喜怒形于色”,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第六,会“胸满呕逆”,就是人经常会气逆,经常打嗝,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按摩胃和肚子,能够先解决一下,即气上逆时,你就让它下行,假如人郁闷得很严重的话,膻中穴就会被堵,这时,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让气能够降下去。
现实生活中,
人们的哭闹很多,
因为欲望过多。
如果郁闷,
就要有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
让自己的气顺畅地下去。
“止怒莫若诗”,“去优莫若乐”,
如果你不喜欢读诗,
不喜欢音乐,
最起码要学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
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