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甲藻一般出现在养殖后期,但因目前周边环境的水源营养过富,有利于甲藻的生长,所以前期肥水不当也会造成甲藻暴长。甲藻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是天然水体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甲藻趋光性强,只生存于养殖水体的中上层,甲藻的色素体呈绿色或棕色,所以甲藻生长的水色也是绿色与棕褐色。上图是由甲藻等有害藻类暴长,导致对虾突然减料,甚至不吃料。多年的高密度养殖,造成养殖周边的水体累积过多的有机质,或水体悬浮有机物过多,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前期出现甲藻主要是施肥不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后期主要是排换水量不够或管理不当)导致甲藻爆发式的增长繁殖(如夜光藻、裸甲藻等),使水分层,并发出腥臭味,并且致使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导致呼吸器官鳃负担过重,或直接附着在鳃丝上,导致发生病变——出现黄鳃肿鳃等现象,尤其甲藻暴长老化后产生甲藻毒素直接危害肝脏,对鱼虾蟹的健康危害较大。所以一旦甲藻暴长就会出现鳃黄、肠道弯曲、减料这三大应激现象,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红身肠炎、瘦身、软壳等病症现象,严重时导致鱼虾发病死亡(对虾大多是因为体质弱、耗氧多加水体亚缺氧共同造成虾无法脱壳而死,死虾体色泛棕黄肝萎缩)。平时防控甲藻的措施:下午3点左右先用沸石粉吸附水中有机质与无机盐,降低水体肥度,创造不利于甲藻生长的养殖环境,2~3小时后排水20~30公分(可分2~3次排)。隔天上午使用红糖净水。甲藻的治理措施:先排水30~40公分,接着杀藻并解决鳃问题,除毒并控制甲藻生长,晚上继续大量换水,看情况可连用2~3天。一定要注意加水时间,如果上午大量的加水,往往水会更浓,就跟没换过一样!这是因为甲藻生长繁殖得很快了,特别是高温有太阳的时候,我们把水体降低了,水温容易升高更促进了甲藻的繁殖,往往导致我们换水的速度赶不上甲藻繁殖的速度!所以甲藻水一般选择晚上换水。隔天早上先用解毒池底净抑制甲藻生长,使用解毒池底净是因为它可以黏附在藻细胞表面,阻断光合作用,加速藻类死亡或降低水体透明度不利于甲藻生长。2小时后再用鸿菌泼洒,竞争抑制甲藻生长,因为这么多菌类当中只有光合细菌的营养需求是最接近藻类的,都是自养营养方式的。不建议用芽孢配光合,因为芽胞大多是异养型的,把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机营养盐,给藻类制造更多的无机盐使甲藻生长更多。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水中培养相近生态位的光合细菌,抑制甲藻的生长。有人又会说直接引有益藻类不是更好吗?不好!这是因为甲藻暴长的水体已不适宜有益藻类生长,由于长期大量的投喂饲料造成养殖水体单一富营养化(一般是氮多磷少),这样水中的氮磷比例已经不适合有益藻生长,引进来也不能生长反而直接死掉,又会造成二次污染。
END
来源:海南海之选
投稿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