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去年起,朱正纲开始去“拦刀”,他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本文章正是综合自朱正纲老师在“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TED演讲”等的公开演讲。
1
不惜得罪同行,到处去“拦刀”晚期胃癌患者不要再盲目开刀了!朱正纲此言一出可以说是刷爆了朋友圈。
“我不知道我能拦下多少刀。”说道这里朱正纲教授神色凝重。医院胃肠外科的带头人、我国胃癌诊治与研究专家、“一滴血筛查早期胃癌”项目的领衔者,近一年来,朱正纲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胃癌晚期患者身上,他总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
按照传统的认知,手术切除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最后的希望,可朱正纲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对待晚期胃癌患者不可轻易动刀,而是应该积极开展术前的转化治疗或术前新辅助治疗,使患者原发肿瘤与转移灶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临床降期效果后,再争取进行根治性的手术。
“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特别是高水平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癌肿并不能单纯依赖手术治疗而解决”。
2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从去年起,朱正纲开始去“拦刀”,他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
在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朱正纲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在这个我国最高级别的胃癌大会上,一系列新数据让他轻松不起来。
去年,全球新增万例胃癌患者,中国占42%。这数字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胆颤。胃癌在我国各类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已排名第二位。
“我们的问题是胃癌早期病例太少,仅占10%,也就是说90%新发现的胃癌都到了中晚期。对比日本、韩国的早期胃癌发现率达到50%-60%,甚至70%。”因为早期诊断率还不高,大量病人拖到了晚期才被发现。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得了肿瘤肯定首选开刀,之后,再化疗、放疗。这就像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等把周围的小土块清理掉。”
“走到今天,这种治疗观念医院,医院里,来一个,就开(刀)一个。恐怖的是,就随访一年发现,晚期病人开刀后没多久就复发了,生存期很短。因此,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3
开刀对医生来说,收入更高些!“中国胃癌晚期病人开刀都活不过一年,其中有学术因素,也有非学术因素。学术因素是我们现在的治疗技术、水平还有限。非学术因素有收入分配、医疗服务定价等,比如,开刀对医生来说,收入更高些。”朱正纲谈到。
“过去我们外科一味追逐开刀,手术难度很大,医生也很累,手术后的效果还不好。现在讲求的是转化,怎么把晚期转化到相对早期,降期对患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为什么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活不过一年?朱正纲解释,晚期肿瘤扩散广,转移灶往往开不干净,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在生物学上就能观察到肿瘤细胞加速增值,临床上就会观察到晚期胃癌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复发,且来势汹汹。
4
如果开刀,现在已经装进‘小盒子’了
朱正纲并不是唯一的“拦刀医生”,与他一道奔走的,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一些医生。他们说,希望把整个肿瘤治疗行业的观念转变过来。
让这群大多是外科医生的西医反思手上这把刀的,是近两年国外提出的“转化治疗”新概念。
这个新概念认为肿瘤治疗应该是在手术前先把病灶控制好,把转移灶缩小甚至消除。就是先“转化”肿瘤,把大肿瘤转成小肿瘤,把晚期肿瘤转化到中期、甚至早期,然后再开刀,达到手术切除甚至根治的结果。
一年多前,医院开始探索这种治疗方法,结果令医生们吃惊:原本大面积扩散的肿瘤细胞不见了,腹水不见了,拳头大小的肿瘤缩小到豆粒大小……一批晚期患者在几个疗程治疗后,再接受肿瘤手术切除,存活至今。
而此前,医生给他们的生存期预判仅仅是3-6个月。
“要是去了其他地方治疗,现在怕是已经装进‘小盒子’了。”一个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感激不已。这个患者治疗至今已一年多。
5
不能让一批批患者白白地牺牲
“转化治疗”这种国际上的最新肿瘤治疗正是试图规避外科的局限。
目前,超过七成的晚期患者治疗后得到肿瘤彻底切除,这个成绩让国际同行都侧目,对这群医生而言跟打了兴奋剂没两样。
这群首先被刷新了观念的医生堪比“种子医生”,他们开始传播新观点。“我们担心医院还在实践旧理念,一批批患者白白地牺牲。”
尝到这种治疗的甜头,令朱正纲现在迫切地想做三件事:
第一,让社会知道晚期病人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轻易放弃;
第二,想对医务人员说,观念要更新;
第三,继续坚持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
“我真有点急了,‘转化治疗’可以挽救一大批病人,但这个理念远没普及。”
朱正纲算了算,医院也好、医院也罢,一年胃肠外科也就看三五千例病人,对比每年全国新增的42万例胃癌患者,真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朱正纲目前致力于牵头全国的多中心研究,希望纳入更多病例,进一步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并结合基因测序、关键基因筛查、个性化用药等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角度做深入探究。■
延伸阅读
一位著名肿瘤专家的临终感悟:没想到手术会这么痛苦▲华益慰(年-年)湖北省浠水县人,生于天津的一个医学世家,医院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被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评为年度人物。
华益慰由一名医生转化为病人,使他从病人的角度对这一医学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作为一名医生,在生活质量和疾病之间进行取舍时,主要看哪一方给病人的益处更大。如果胃全切除后活一年半,但病人要在痛苦中度过;胃不全切除能活一年,但病人可以活得快乐和充实,那么这时他宁可选择后者。
1
一个接一个手术,令他痛苦不堪
作为一位从事癌症防治工作的医生,华益慰一生曾经给无数病人做过手术,但是当他自己成胃癌患者,做了全胃切除手术,并接受了腹腔热化疗后。
临终前,他留下了无比沉痛的话语:“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
他在生命最后阶段感悟到:我们当医生的,不能单纯治病,而是要治疗患了病的病人啊!
年,华益慰医生去世,《健康时报》刊发这样一篇文章:《名医华益慰最后的日子:没想到手术会这么痛苦》,除了怀念这位名医,也意在引发人们对传统治癌模式的思考,让更多癌症病人在治疗的晚期平静而安详地走过人生最后历程。
在此,截取文章部分内容,与诸位分享。
年7月,华益慰的饭量突然减少,消化也不大好,就去进行检查。经开腹探查后,发现已是胃癌晚期,华益慰只好接受常规处理,做了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手术,就是把胃全部拿掉,将小肠直接与食道连接起来,由于没有贲门了,碱性的肠液和胆汁就直往上返,病人会出现返流、烧心等症状。
术后,华益慰返流特别严重,食道总是烧得疼,嗓子经常被呛得发炎,连耳咽管也被刺激得很疼。人只能是半卧着,根本不能平躺。
全胃切除的痛苦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痛苦接踵而来,为了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华益慰接受了腹腔热化疗。
对腹腔热化疗的痛苦,华益慰生前说“都不敢想象我是如何支持下来的”:90分钟躺在那里不能动,腹腔加温到41摄氏度,人不停地出汗,大汗淋漓,以至于热疗结束后他得连续换两套衣服。
每次治疗后,腹部阵阵绞痛,疼得他在病床上翻来覆去,需要用药来止疼。华益慰一周化疗两次,一个月内共做8次。期间,人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刚缓和一点,马上就进行下一次。
“他原来身体的基础很好,第一次手术后体重还维持不错。如果不做化疗,慢慢恢复饮食,也许能恢复得好一些。是化疗把他彻底搞垮了。”老伴张燕容说。
▲老伴张燕容照料病中的华益慰
化疗期间,华益慰呕吐得历害,无法进食,只能靠鼻饲营养液。他和家人都认为这是化疗的反应,扛过去就可以恢复进食了。谁都没想到、更大的痛苦更悄然走近华益慰。
通常情况下,化疗结束后,副反应也会慢慢减轻,病人可以恢复进食。但是,化疗结束两三周后,华益慰仍旧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胃肠造影发现,已发生了回肠末段肠梗阻!
随着肠梗阻日渐加重,后来连一点大便都没有了。腹胀,呕吐严重,不仅没能恢复饮食,连鼻饲营养液都进不去了。在疾病折磨下,华益慰更加衰弱,出现了心功能不全,全身水肿、肝、肾功能均不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进行以解除肠梗阻为目的的第二次手术。然而手术后,肠吻合口漏了,肠液,粪便、血液流入腹腔,造成严重感染,肠道已不可能恢复了。这时即便没有癌症,人都很难活下去。
第二次手术失败后,华益慰的身体彻底衰竭。医院为他安排了特护组,华益慰由ICU病房转回到肝胆外科。
“我还没有护理过这样的病人。”ICU病房特护组护士闫寒说。
当时,华益慰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有静脉输液的管子——由于他不能吃任何食物,因而全靠各种营养液支持着;气管切开导管,用以帮助呼吸;从鼻子进入的是肠胃减压管,管子很细,要随时看着防止被堵塞;腹腔有两条管子,用于引流腹腔内的血液、粪便以及肠道其他分泌物,每根管子都由两根管子套在一起,要防止发生错位使管内液体外流时引起感染;还有导尿管……此外,由于手术后肛门有分泌物,因而尿垫需两小时换一次。而护理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随时吸痰。
由于此时华益慰已无力咳嗽,需要外力帮助将气管中痰液及时吸出,几分钟就要吸一次,否则一旦被痰液窒息立刻就有生命危险。今年2月底气管被切开后,吸痰的工作就更重了,有时睡觉时痰液也会不停地往外涌,需要不停地用纸巾擦试。
生命的最后几天,华益慰曾不止一次地对给他输液、输血浆的医生说:“别输了,别再浪费了。”也不止一次地对老伴张燕容说:“我不想再撑下去了,我受不了了!”
8月12日下午6点,华益慰与世长辞。
2
推己及人,病人遭受的痛苦太大
医生不能单纯治病,而是要治疗患了病的病人
从前给别的胃癌病人治疗时,华益慰也采用全胃切除手术,但是自从他自己接受了全胃切除手术,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之时,开始了对胃癌治疗的方法进行深刻反思。
当时,病房里住着一位胃病患者,华益慰对他的病情十分,有一天特意找到于聪慧说:“聪慧,对这个病人的治疗要好好斟酌一下,全胃切除带来的不光是吃饭的问题,还有术后返流的问题……做全胃切除,病人遭受的痛苦太大,以后做胃切除时,能不全切就不要全切。”
于聪慧清楚地记得,华益慰特意用两手比划着说:“哪怕留一点点胃,就比全切强,病人就没有那么痛苦。”
通常,医生首要考虑的是将肿瘤切除干净。比如,肿瘤有3厘米,手术时常要将肿瘤以外3—5厘米的组织全部切掉,这样才不易复发。医生只关心手术做得是否成功,有无并发症,并不知道病人的感受。而病人通常不懂医学,甚至认为反应是正常的,就应该这样。
而华益慰由一名医生转化为病人,使他从病人的角度对这一医学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作为一名医生,在生活质量和疾病之间进行取舍时,主要看哪一方给病人的益处更大。如果胃全切除后活一年半,但病人要在痛苦中度过;胃不全切除能活一年,但病人可以活得快乐和充实,那么这时他宁可选择后者。
于聪慧说:“那时,华主任常常语气沉重地对我说:“我们当医生的,不能单纯治病,而是要治疗患了病的病人啊!”
“后来,我们接受了华主任的建议,在为以后的胃癌病人治疗时,改进了手术的方法:能不全切的尽量不全切;必须全切除的,也改进了术式,想办法将胆汁和肠液引流掉,使其减少向上返流,并想办法用肠子成形后代胃,使食物仍可以像在胃中一样停留一下,这样病人就舒服多了。”
3
尽职尽责,让人肃然起敬
华大夫是新中国第一批8年制医学毕业生。
周围人对他的回忆:天亮为病人查体前,他总是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尽可能地少暴露病人的身体;手术前,他总是在电梯口等候病人,让患者在麻醉前看到医生。
退休后每年还要做多台手术的老医生,最后一台手术是为63岁的杨华老人做的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
手术当天,他本来已经约好做胃镜检查,可为了不影响病人的情绪,他平静地走进了手术室。
手术后第二天,华益慰就住进了病房。8天后,他全胃切除…………
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特鲁多医生,但他的墓志铭却久久流传于人间:ToCurSomtims,ToRlivOftn,ToComfortAlways。
这句话,最常见的中文翻译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如何面对死亡?医生面对死亡时,他们也是病人,但出于职业习惯,他们可能仍然在思考关于疾病的问题。
他的临终感悟,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医学有限的事实。如果能治愈,那就努力去治愈我的患者;如果治愈不了,那就尽力缓解病情、减轻他们的痛苦;如果什么都不能做,那也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尽力帮助他们了!比如华大夫,他让人肃然起敬。■
中宝伟裕科技健康管理的一通二排三补四平衡技术:
瞬间通经络,调臓腑,止疼痛!
扶阳强正,排毒补益!
特色!特效!特安全!!
提供培训并发全国认证健康管理师资格证!!
全国招商加盟咨询宋老师
宋老师健康管理工作室每月有中医基础理论及实操学习班,欢迎参加。
?课程表
第一天理论课:中医阴阳学说,子午流注表,脏腑阴阳表里,十二经脉走向及六经概况。实操课:经络仪灌电练习,自我排风排湿,DDS背诊。
第二天理论课:中医五行学说,五行配属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实操课:DDS加热探头通督脉、头疗、背部、肩颈等调理。
第三天理论课:中医精气学说,人体致病内因外因分析,整体调理思路,常用腧穴,五脏六腑如何调理。实操课:经络仪手套操作,如何通四肢,调理腿部等。
第四天理论课:人体各类常见问题的致病机理,中宝各类产品的性能与用途,中宝通排补平衡的调理步骤及方法。实操课:仪器各配件使用办法,如何自我调理,减肥及面部提升。
(本学习班非商业学习,以推广中医知识为核心,传扬中华文化为主导思想,欢迎各位同修莅临指导,详情咨询宋老师)。
全国招商咨询宋老师
如下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轻松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目标白癜风好治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