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巷火锅
年的人气排队王
年成都火锅的关键词
如果不在饭点来电台巷火锅看看,你根本无法想象这家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有些无趣的火锅店,要吃到它,竟然至少要排2个小时的队......
同样,如果不和你娓娓道来,你也许永远也不知道这家店背后,是一个花7年拜入师门,10年学成归来的火锅疯子的故事……
电台巷的好吃秘诀?
电台巷火锅,选四川、重庆、河南三种不同种类的辣椒,从煮辣椒、吹辣椒、冰辣椒、剁辣椒到下锅炒制,需要整整22个小时的准备。每一道工序都由老板唐一亲自把关,绝不能由他人代劳。特别是炒制辣椒的过程,必须“察言、观色、闻香、听动静”,不仅需要不停的闻气味的变化,感受火力气场大小的变化,甚至需要听辣椒细微爆裂声的变化,来准确拿捏火候,让一锅辣椒在每一层香味上,都有足够的爆发力……
▲晾干海椒的过程
▲倾听海椒爆破的声音
电台巷的环境普通到哪种地步?面积小、空间挤,一个刚好包下整只屁股的不锈钢板凳便是你这顿饭的重心依托。整个餐厅只有一个包间,里面只置两张桌子,拿着LV的靓女和戴着劳力士的超哥们全部像沙丁鱼一样挤到一起,烫片毛肚都要和邻座商量好一起换个姿势。但是你仔细看看每个人只顾着捞锅里的肉、抢他人的菜,一脸完全不在乎的样子。
少陵路总店开业不到三天便大排长龙,慕名而来的吃货雄赳赳地占据了置信北街半条街,玛莎拉蒂、保时捷等豪车阻塞了少陵路片区大半个交通。蹿红的速度惊人,在成都很难再有一家餐厅达到这样令人咋舌的爆红效应和话题度。那几天吃货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统统变成了——哎,你今天吃电台巷了吗?你排了几个小时的队?
因为每天坚持现炒底料,所以电台巷中午是不营业的。下午4点才开门迎客,这就是老板的死规矩,奥巴马来了也不破例,很多人为了赶上第一口滋味,眼巴巴地3点就要来赶过来取号然后乖乖拿个小凳子候着。
电台巷火锅生意最好的那段时间,很多粉丝跨越大半个成都赶过来才发现,4点刚过一刻,已经不发号了,因为接待量已经超前爆满!后面晚到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气得须发尽张、跺脚骂娘,简直恨不得从里面坐着的人里认一个干哥哥干妹妹,只要把今天这顿火锅给我拼桌了咱们万事好商量。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台巷粉丝暴躁介绍,电台巷刚开业时,他约了一个心仪的女孩过来吃火锅,结果两个人去晚了,在盛夏的午后从起初兴奋的交谈到后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刚好经历了一个排队的时间。最后两个人默默吃了一顿并不成功的约会饭,他说当时都分不清脸上流的是判断失误的悔恨还是被火锅辣出来的泪。
天的坚守
二店承载着万众期盼终于开业
时隔天,电台巷终于在发烧友们的催促声中迎来的它的第一家分店——科华北路店。有人问唐一,科华北路是个好地方,可是现在市政施工把整条街都封得严严实实,你不担心生意吗?唐一说:“跟去年置信北街店一样,我们不期待好位置为我们抓来散客,但只要是这口锅的粉丝,无论多远,他都会慕名而来”
事实证明,电台巷的成功不言而喻。科华北路二店7月8号正式营业,当天下午四点半刚过,通过取号平台显示,已有桌排成长龙...总店曾经的强势风头被抢得渣都不剩...
过了两个小时,晚上7点,科华北路店排队人数已经达到了桌…
某排队APP显示的晚上7点左右的排队桌数
截止到凌晨12点食客们把店里的食材“打劫”得一干二净,卖完最后一片嫩肉,最后一颗土豆,最后一个小笼包后,所有店员如逢大赦,简直像经历了一场震耳欲聋的浩劫。
要知道,科华北路是一个近半数都是外地人甚至老外出没的地方,电台巷仍然坚持不卖鸳鸯锅!不分微辣重辣!不提供蚝油!一批又一批被虐的乐呵呵的人进来,最后被辣到只有半条命出去,但是你看他们,三天后又出现在门口的排队大军中。
而对于电台巷老板而言,科华北路二店的成功意味着今后将来电台巷的更多可能性。因为二店一旦取得了开门红,后续便是更加严谨的食材把控和品质提升,也面临着巨大的人气飙升,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打一场漂亮仗,从前坚持的原则依旧要坚持,火锅这口锅如何烧得更好,对他们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电台巷火锅(科华北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