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使用常见误区
「糖皮质激素」至今已有近70年的应用历史。年美国风湿病学家PhiHipHench第一次将可的松用于治疗一例29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到神奇疗效后,其治疗范围迅速扩展到许多种疾病,PhillipHench也因此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一听到激素,或许就会想到副作用,甚至顿生抵触。但「可的松」们其实是我们自身分泌的,在人体肾脏上有个方月牙形的部位叫肾上腺,每日清晨接收到脑垂体的指令后,肾上腺上一些名叫束状带的细胞便开始分泌叫皮质醇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氢化可的松,帮助调节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代谢。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内源性激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属内源性激素,通常由人体自身分泌产生
外源性激素:是人工体外合成的,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
2按作用时间分类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
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
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
3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吸入。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绝大多数慢性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一天微克的布地奈德)即可较好地控制。
皮肤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乳膏适用于湿润或有少量渗出的皮肤,软膏适于皮肤干燥或有苔藓样变的皮损,洗剂适于头皮,硬膏适于革化肥厚的皮损。婴儿尿布疹要慎重使用。
糖皮质激素使用误区及危害1.作退热药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源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这样就能降低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从而降低发热时的体温。但经常会遇到在疾病未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即盲目使用糖皮质激素降温,最常见的属将地塞米松进行静滴或者肌注。
强行退热使体温下降,患者食欲精神好转,易造成病情好转假象,掩盖病情真相,延误病情。
2.剂型和药物选择不适宜据调查,仍存在许多使用地塞米松雾化治疗,甚至有的直接与抗菌药物配伍使用。
地塞米松为长效激素且无肝首过效应,虽是局部雾化实质产生的全身作用,同时也增加全身的不良反应,雾化应选择吸入制剂及有肝首过效应、全身副反应小的药物如布地奈德粉吸入剂。
不当的使用长效全身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导致身体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反而易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与抗菌药物配伍使用不仅达不到好的疗效,反而因配伍后药物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易造成不良事件产生。
3.作止痒剂使用皮肤瘙痒患者常常自行购买使用糖皮质激素,有些不适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皮肤病也使用,从而造成误治或出现糖皮质激素相关的皮肤反应,如皮肤萎缩干裂、毛细血管扩张、深红色斑、丘疹、渗液、溃疡、脱屑、多毛症、皮炎等。
4.服药方法随意服药时间不适宜
有些患者总是在一天想起来时就服用,或中午、或晚上。但是根据人体激素分泌的生理曲线特征,凌晨1~2时是激素水平的低谷,早上8时是分泌的高峰。用药原则是尽量不破坏激素分泌的生理规律,若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在每日早晨8时给予顿服,以尽量减少副作用。
停药方法不适宜
长期大剂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有的会突然停药或大幅度快速减量,从而导致疾病复发或恶化,称为反跳现象。其原因是身体对激素产生了一定依赖性,应待症状缓解后逐渐、阶梯减量,规律撤药。
激素是把双刃剑,不应盲目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应在医师及药师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使用。早在年,国家卫计委便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用于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图文编辑:医院药学部李元元
文章审阅:医院药学部刘珏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兰州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换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