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喝酒伤肝,不喝伤心!
酒,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
但,有一部分人喝酒是为了“醉”……
40岁的徐先生有近十年的酗酒史,在一天晚上喝酒后,醉着睡着了,到了半夜,腹痛得厉害,医院,医生看到他时被吓到了,整个人像个“小铜人”。
医生了解情况后,先对其进行治疗,之后两天里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竟确诊为酒精性肝炎!
医生劝他,“一定要戒酒!否则会加重病情。”徐先生不理睬。
原来,徐先生从事业、家庭、夫妻方面,是个非常不顺利的人。婚后,妻子嫌弃他“废物”,为了麻痹自己,开始酗酒。
提醒:长期大量喝酒会诱发酒精性肝病、肝衰竭,甚至肝癌。
经常喝酒者,身上若没这3种“异常”,恭喜,你的肝还不错!异常一:黄疸症状
肝脏受损后,会影响胆红素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会表现出全身皮肤发黄、巩膜黄,排尿深入茶色,警惕酒精性肝病“找上门”。
异常二:没食欲、恶心、呕吐等
经常喝酒的人,在酒精肝早期会出现食欲减退,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酒精会损伤人体的味蕾,影响感官功能;且,酒精会损伤胃黏膜,从而影响食欲。
异常三:腹痛、腹泻
经常喝酒的人,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表现。
临床上,早期酒精肝的人,会有腹痛、腹泻的表现。
喝酒者谨记,3种方式喝酒就是在“玩命”:方式一:烟酒齐下
烟酒齐下,对很多烟民来说,更是一种“享受”。
但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大。
喝酒时吸烟,酒精起到扩张血管作用,香烟起到收缩血管作用,且易溶于酒精的焦油会吸附在消化器官的黏膜上,对身体的伤害是“1+1>2”的。
方式二:“一口闷”
喝酒宜慢、不宜快。喝酒太快,容易醉。
这样会导致酒精快速流入血液,使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而出现醉酒的表现。
“一口闷”,身体代谢酒精的负担也会加重。
方式三:喝酒前后吃药
“是药三分毒”,喝酒前后吃药,对肝脏的损伤更大,甚至会诱发死亡。
如,头孢类药物可与酒精发生双硫仑反应,含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与酒精作用,会增加肝衰竭的风险。
所以,“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喝酒者,要养肝,记住“四步走”:第一步:以茶代酒,多喝养肝茶
喝酒伤肝,喝茶养肝,以茶代酒,更加养生。
每天喝2-3杯养肝茶,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轻肝脏负担,还有助于提高肝功能。
蒲公英玉兰根茶
将蒲公英根、玉兰根按1:1比例制成蒲公英玉兰根茶,养肝、护肝效果更佳。蒲公英根和玉兰根均有很好的养肝功效,两者搭配在一起,效果更佳!
蒲公英根,归肝经,可预防酒精引起的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作用。
研究发现,蒲公英还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解除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增强肝脏再生能力,有很好的养肝护肝作用。
玉兰根,归肝经,有很好的清肝利胆作用。研究发现,玉兰根提取物可就是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玉兰根还可抑制尿酸的合成,有不错的降尿酸作用。
第二步:多吃蔬菜,“青养肝”
中医认为“青入肝”,多吃些蔬菜,绿色食物,有助于补充身体矿物质、维生素等,利于提高肝脏功能。
另外,蔬菜的做法越简单越好,可保留更多营养素,如凉拌、清炒、清蒸等。
凉拌菜,可放些富含α-亚麻酸的苏子油,可提高肝细胞抗毒性
研究发现,α-亚麻酸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益于肝细胞的再生,且,能提高肝细胞膜的抗病毒性,防护肝细胞免除病毒的损害。
每天食用5毫升苏子油即可,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其含量可达67%左右。
第三步:以气养肝,练“嘘”字诀
六字诀中“嘘”字功,有养肝明目的作用,还可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等症状。
“嘘”字,发音“xu”(一身)
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
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
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第四步:作息规律,不熬夜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人卧则血归于肝”,只有人处于熟睡状态,全身血液才会回流于肝脏,进行解毒,净化血液。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最好晚上11点之前入睡,每天保证6-8小时休息。
切记,熬夜也伤肝,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