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吴孟达又病了。
据港媒称,在20号,他身体抱恙,医院。
田启文接受采访时,有透露到吴孟达的病情。
“吴孟达在农历新年之前发现患上了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近日他完成了手术,进入化疗阶段,人虚弱得连话都说不了。”
在微博上,郭帆导演、黄子韬等人也为他发文祈福。
在此之前,拍摄一组宣传海报时,他就突发心脏不适。
他面容憔悴。
神情里透着狰狞。
在现场,痛到用手捂住胸口。
可他没有叫停。
在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时,他无力地说:
“对不起,歇两分钟十分钟没用的。”
于他而言,身体的病痛早已成顽疾。
结束拍摄后,他还为自己的“不敬业”,连连鞠躬道歉。
而这,已经不是达叔第一次因身体吃不消了。
年,网上传出吴孟达去世的消息。
一时之间,众生哗然。
后来被证明为谣言。
真相是,吴孟达因病毒感染,心脏衰竭。
他暴瘦十几公斤。
无力管辖自己的事业。
在大病初愈后,更是迅速立下遗嘱。
不少网友唏嘘:
“达叔老了,星仔消失在荧幕。无厘头时代已经远去。”
可当时间的拨盘往回转。
那个属于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仍历历在目。
人们依然怀念,那个八十年代的街头。
那时,周星驰的车里,只坐着一个男人,他叫吴孟达。
02
在认识周星驰之前,吴孟达的事业,早已是燎原之势。
年,吴孟达20岁。
他不喜欢念书。只爱看戏。
偶尔在报纸上看到某某明星的大字报,心里羡慕得不行。
他渴望被荣光照耀,被万人瞩目。
瞒着自己的父亲,吴孟达偷偷去上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
直到某天,在餐桌上,电视机正放着吴孟达参演的短片。
父亲一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
没有喜悦。
吴孟达的父亲质问着他:“为什么你会出现在这里?”
他吞吞吐吐,说出了实情。
父亲当即摔碗,不再吃饭。
吴孟达的父亲一生只做点小生意。
最希望自己的儿子拥有的,便是踏实安稳。
“戏子”在他父亲看来,是不正经的职业,更不稳定。
可吴孟达从始至终都坚持着,未曾动摇。
不是多么喜欢表演。
而是成为明星能轻松赚大钱,他亦想出名。
那时,他的同班同学有周润发,还有林岭东。
可吴孟达压根儿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他笃定,自己是班上最帅的。
天分加持,吴孟达专业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周润发因为身高太高找不到戏拍时,吴孟达已经出入在各大片场。
跑龙套的时间,也比一般的演员短。
年,他接到了《楚留香》的胡铁花一角。
在古龙小说里,这个角色外号“花蝴蝶”。
喜欢喝酒,喜欢女人,也喜欢打抱不平。
吴孟达将其演绎得出神入化。
《楚留香》火了,胡铁花也备受瞩目。
吴孟达一夜成名。
在那个年代,他的红火程度不亚于后来的周杰伦。
在酒店门口,一票又一票的女生在等候着他的出现。
粉丝们欢呼着,雀跃着。
崇拜的目光灼烧着吴孟达的灵魂。
26岁这年,名利滚滚而来。
他也认为自己天生我才,不费功夫就能成名。
钱,女人,兄弟,酒......
要什么,有什么。
每天,都有人排着队给吴孟达来敬酒。
站在巅峰,往下望,他看不见前方的谷底。
吴孟达迷上了赌博。
一天又一天,赌输了就欠着。
回忆那段岁月,他说:“钱对那时的我来说太容易了。”
正因如此,他荒唐度日。
可十赌九输,久赌必输。
他有车有房有地位,却迷失了自我。
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停留在台湾,不回香港工作。
最后,吴孟达欠下赌债30万。
电视台将他封杀。
银行也把他划入了黑名单。
这个红遍港台的大明星,却要面临破产。
好面子的吴孟达,不愿向公众宣告。
他到处找人借钱。
希望能填补上这个漏洞。
80年代,好友周润发正红遍大江南北。
30万于他而言,只是点个头的事情。
吴孟达以为看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可周润发只丢下了一句:
“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解决吧。”
没有任何原因,吴孟达心灰意冷。
第二天,娱乐头版头条都刊登了他赌博破产的丑闻。
事业一落千丈。他四处躲债。
连好友杜琪峰也称他是“烂泥扶不上墙”。
他躲在家中三天三夜。
透过窗户,他常常望见自己家附近的那条河。
吴孟达想到了自杀。
可他一边又恨自己的懦弱。
他丢不下家人,也害怕死亡。
突如其来的谷底岁月,让他有了新的领悟。
他决定要爬起来还债。
他将高利贷的老大们约出来面谈。
“要不然你们把我干掉,要不然就给我时间,我慢慢还给你们。”
就这样,他签下债权书,灰溜溜地做起了跑龙套。
从男二号到小配角。
从爆火到跌落。
他的人生在短短一年里,形成了一条抛物线。
于他自己,人生只剩了大起大落后的哀鸣。
无人听。无人理。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香港无线电视台并没有和自己解约。
当时的吴孟达并不知道,这都得益于周润发和杜琪峰等人的背后求情。
雪藏四年,他出演了无数小角色。
有的出镜只有短短几秒。
他不敢花钱,把钱留给女儿和妻子,称自己要去片场领盒饭。
可实际上,在片场他根本领不到盒饭。
很多时刻,他都是饿着肚子穿梭在各个片场里。
但他不敢再有任何怨言。
在那段塌到谷底的岁月里,他开始重拾表演理论书。
看各种经典电影,以此来沉淀自己。
当年《黄土地》在香港上映,吴孟达看了近遍。
他终于明白,演戏不仅仅是天分,还要有一颗赤诚真心。
曾有记者问他,最怀念哪一段生涯时光?
他几乎没有犹豫地说:
“到那个阶段,刚好电视台把我藏起来,我那段时间很彷徨,之前因为太轻浮犯了很多错误。”
对吴孟达来说,这段日子很苦,却很踏实。
他还从原本的“贪慕虚荣”,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表演方向。
也是在这时,吴孟达有幸出演了《新扎师兄》。
经过多年沉淀,他在和梁朝伟搭戏时,都毫不逊色。
表演精湛。
震慑力十足。
再加上周润发默默地推荐,吴孟达获得了不少机会。
好友杜琪峰虽骂过他”烂泥“,也主动将他找来拍戏。
过往的不快,都如风般消逝于岁月。
吴孟达重新站了起来。
就在此时,他遇见了自己生命中愈加重要的一个男人——周星驰。
03
香港喜剧的黄金时代中,不得不提的人便是周星驰。
可红花还得有绿叶衬。
在无厘头的喜剧时代,周星驰身边的那个人一直是吴孟达。
两人初次相遇,在年。
吴孟达正身陷困境。
周星驰初入演艺圈,在《射雕英雄传》中跑龙套。
或许是处境相同,他们逐渐熟络了起来。
在聊天中,吴孟达得知周星驰就住在自己家对面。
邻居的缘分牵绊着两人。
周星驰开车,吴孟达就坐在后面。
一路上,他们聊个不停。
周星驰天马行空的想法深深吸引着当时的吴孟达。
吴孟达比周星驰大了9岁。
一眼就看出,星仔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可那时,两人只是相识。
年,吴孟达和周星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
在私下,他们一起在咖啡馆聊天,谈表演。
两人常常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
“达哥你看什么剧本?”
“你看,两句对白而已。”
“两句对白。”
“对,两句对白。”
“两句对白,你还要看吗?”
“看。”
“真的要看?”
有些无厘头,氛围却十分欢快。
电影里,他们的表演也令观众记忆犹新。
合作愈多。默契愈足。
两人饰演过父子、知己、师徒、仇敌......
年,一部《赌圣》创下4万票房的记录。
在香港,连映28天。
从此周星驰开启了自己的喜剧时代。
只要是周星驰出现的地方,必有吴孟达。
他们是天作之合,被称为是喜剧影坛双生花。
在电影外,两人还一起说相声,一起斗嘴打趣。
一起在片场吃鲍鱼罐头,吴孟达总是把最大的一颗留给星仔吃。
可谓是共享荣光,共度困境。
在演艺圈,周星驰的坏脾气人尽皆知。
在片场,他是演员,却骂过导演。
在片场,他是导演,却骂哭过赵薇,骂走过洪金宝。
甚至因为得罪人太多,香港还爆发过“倒周运动”。
可当记者问及吴孟达,关于周星驰的种种负面消息。
他仍然是站在周星驰这边。
“他拍戏的要求有时是飘忽不定的。赵薇(那场戏)我也在场,她确实很难受。他并不是针对赵薇,他只是针对他想要的那个角度。”
“他要求演员NG,并不是他恨这个人,也不是侮辱他。这是我的看法。”
在片场,周星驰谁都骂,唯独不骂吴孟达。
吴孟达也总是像安抚一个小孩一样,安抚着周星驰的情绪。
如他所言:
“他一发火只有我敢说话,只有我敢去安抚星仔。大家希望我每一部戏都在,只有我能做那个和事佬、中间人。”
只是,岁月弄人。
在年后,这对昔日黄金搭档,竟再无合体之日。
《少林足球》后,离开周星驰的吴孟达渐渐不再辉煌。
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病痛。
年,周星驰拍《功夫》。
邀请吴孟达把5月到7月的档期留给他。
吴孟达答应了。
不巧的是,那年刚好碰到非典,所有活动停下来。
周星驰的《功夫》7月多才开拍。
可吴孟达却早有了片约在身。
后来周星驰拍《美人鱼》再次找到吴孟达,却又被婉言谢绝了。
外界纷纷揣测,两人被传出了不和传闻。
事实是,吴孟达心脏病几次复发,导致身体要休养。
也是在一次次病痛交错中,他与周星驰的关系愈走愈远。
年,当这对旧时好友再相见,却是得势和败北的位置。
同时间上映。
《流浪地球》大火,票房直逼46亿。
《新喜剧之王》票房惨淡,仅仅6亿。
在《十三邀》中,吴孟达形容自己如今和周星驰的关系,也只用了6个字。
“老死不相往来。”
不得不说,现实总是令无数影迷唏嘘。
可这便是人间真相。
有些感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消失了。
可能是时间,可能是机遇,可能是缘分。
多年过去,仍有人在问吴孟达,你是否和周星驰会再合作?
他淡然着,说: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只要我没死,他没退休,我们就有合作的机会。”
如今的吴孟达,已经68岁高龄。
他仍然在为生计打拼着。
周星驰坐拥了一切声望,却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达叔自己说过,“如果拍一部《吴孟达》,一定是个悲喜剧。”
前头是悲。
后头是喜。
悲喜交加,方为人生。
历尽沧桑,这个老头子的梦想不再是初入娱乐圈的“贪慕虚荣”。
我爱你中国我爱中国我爱共产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而是与之对立的四个字——“安乐茶饭”。
“希望身边的人吃饱饭,健健康康,自己健健康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