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仍然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微创、介入及系统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提高了生存及治愈的机会。而中国肝癌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4%左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肝癌等医生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失去根治治疗的机会。
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癌中之王”肝癌,多重难题待突破
肝癌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根据肝癌细胞的起源可分为肝细胞肝癌(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其中,肝细胞癌是最高发的肝癌类型,约占原发性肝癌总数的75%~90%。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肝癌大国”,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91万例,而中国肝癌新发病例数就占到全球的45%,约41万例。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数大的特殊国情,由乙肝病毒所致的HCC患者比例高达84%,这也使得我国的肝癌治疗更为复杂,且初诊即为中晚期的比例更高。
死亡率的下降趋势是癌症控制进步证据的“黄金标准”。但与之相对的是,肝癌及肝内胆管癌的死亡率却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男性中死亡率每年(平均)上升0.4%,在女性中死亡率每年(平均)上升1.1%。
以上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也论证了肝癌治疗的复杂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对于肝癌的控制情况都亟待提高。同时,目前现有的肝癌治疗手段也相对匮乏,抗癌之路“道阻且长”,需要各界的努力和不断付出。
注意!肝癌偏爱这6类人群!
普通人一般不会患有肝癌,多数肝癌患者是由乙肝患者或者患有其他肝脏疾病患者转变而来的。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指出,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2、过度饮酒;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5、其他原因导致肝硬化;
6、有肝癌家族史人群,尤其是年龄>35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据统计,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仅22.4%,绝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到中晚期。所以,上述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易疲劳、不明原因消瘦等异常症状,怀疑患有肝癌时,一定要及时检查!
肝癌筛查“三驾马车”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年版)》:强调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通过实现社区、医院一体化筛查新模式,做到应筛尽筛、应治早治。
3大血清学筛查标志物,有助早发现肝癌!
肝癌的血液学标志物
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是早期筛查小肝癌的有效且经济的策略,为众多指南所推荐。常用的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异常凝血酶原。
1
甲胎蛋白(AFP)
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优点:普遍适用,应用广泛,阳性率60-70%,操作方便,价格低。
缺点:早期肝癌阳性率低(30-40%),特异性不高,生殖细胞肿瘤,慢性乙肝及肝硬化均可升高,晚期肝癌有的并不高。
2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
AFP-L3%来源于癌变的肝细胞,是一种和肝癌高度相关的AFP,诊断肝癌的特异性高达95%。
约30%的肝癌患者AFP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可联合检测异常凝血酶原等。AFP-L3%+DCP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检出率,可应用于筛查、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价。
3
异常凝血酶原(DCP,又称PIVKA-II)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又名异常凝血酶原(DCP),早在年确定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肝癌三项(AFP/AFP-L3%/DCP)在欧美、日本、韩国等用于早期肝癌诊断被写入了指南规范。三者并无相关性,可优势互补,联合筛查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在70%以上。肝癌三项用于筛查早期肝癌,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对提高肝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7(4):-.
[2]Latestglobalcancerdata:Cancerburdenrisesto19.3millionnewcasesand10.0millioncancerdeathsin[J].IARC..
[3]CaoW,etal.ChinMedJ(Engl).Mar17;(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6(2):-.
[5]IslamiF,WardEM,etal.JNatlCancerInst.Jul8:djab.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2(3):-.
END
推荐阅读
直播预告丨以实“战”经验汇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临床应用
精彩回顾
“西湖论健”之“‘肝’愿共守、高‘筛’景行”肝病健康管理论坛圆满结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