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战争”仍在继续
医院里
除了在最前线与病毒“战斗”的白衣战士
医院各项职能正常运行
还有无数个仍在岗位坚守的医务工作者
为医院守好“后方”战场
目前在浙一院传染病病房工作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吴静静
就是其中的一员
人手紧缺,她是后方战疫的“逆行者”
今年的寒假,对6月即将博士毕业的吴静静来说并不普通。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浙江大医院(以下简称浙一院)之江院区作为省级危医院,几乎收治了全浙江的新冠肺炎患者。疫情就是命令,感染科的大批医护人员纷纷奔赴武汉最前线和之江的隔离病房。面对科室人手紧缺的情况,作为党员的她毫不迟疑地说到:“所以,我更该上临床了。”已获得规培执医证的她,在一月底办了提前返校的手续,2月1日就抵达“战场”——浙一院庆春院区感染科。她说:“之后,除了修改毕业论文和答辩,医院了。”
(图为吴静静赴日本参加医学研究交流会议)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鉴别流感和新冠肺炎是当务之急”。在浙江,所有疑似病人(有接触史或者肺部影像学高度怀疑为新冠肺炎)都被集中收治在浙一院之江院区。而经过多次排查确认为新冠病毒阴性的患者的后续治疗任务,则是吴静静所在的庆春院区感染科的主要工作。除了普通肺炎患者,肝炎、肝癌、肝衰竭的患者也是吴静静所在的病房收治的主要对象。
虽然吴静静还是一名“新人”住院医师,但紧张的节奏几乎没有给她适应的时间,“忙碌”同样也是她工作的主题词。她所在的医疗组由一位主任、一位主治医师和两位住院医师组成,大约要负责20位病人。“每天都会有病人出院,也会有新的病人住进来,病房几乎一直没有空缺,非常忙碌。”早上8点,查房、复习每位病人的病情,拉开了吴静静一天工作的序幕。查房时,和病人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医生,我为什么会生这个病呢?”“医生,我啥时候能出院?”“医生,你开的药有没有副作用?”“医生,我能不能吃这个能不能吃那个?”……面对病人每天询问的问题,吴静静总是一遍遍温柔又耐心的回答,她说:“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病人对我们的信任,而且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病人情况的变化。”一次次的收治新病人、采集病史、开立医嘱还有胸腔、腹腔穿刺等操作是吴静静下午的主要任务。谈及治疗方案,吴静静说“为每个病人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她还特别提到李兰娟院士的治疗方针方法中人工肝在临床有很大的帮助。
疫情时期的健康统计、体温检测,排查病人陪护进出病区的情况、疫区的接触史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防疫物资是无数牵挂医务工作者的普通百姓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