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娟1,2,3,田臻2,3,何英利2,3,赵英仁2,3,张静1,吕恒毅1,宋红波1
1西安交通大医院肝病科,西安;2西安医院
感染科,西安;3西安交通大学肝病研究所,西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发病诱因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差异和近10年发病诱因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年1月-年12月西安医院医院住院治疗的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转归(好转/死亡),并计算28d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例(95.16%)、HCV相关ACLF3例(0.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37%)、未分型18例(3.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2例(0.37%)。例ACLF患者中,34.8%无发病诱因,17.1%未规范治疗,16.0%为HBV-ACLF停用核苷类似物(NAS),9.7%饮酒,6.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28d病死率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1.、4.,P值均<0.05)。手术[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2(1.~3.)]、感染[HR及95%CI:1.(1.~2.)]是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后5年发病诱因与前5年发病诱因比较,药物诱发ACLF患者比例明显增高(χ2=6.,P<0.05)。结论ACLF患者存在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因时,与无诱因患者比28d病死率增高;手术和感染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增高。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 危险因素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主要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损害加重,短期出现肝性脑病、腹水、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肝病症候群。在我国ACLF主要病因为慢性HBV感染,短中期病死率为50%~90%[1-6],目前关于ACLF预后分析多集中于生化指标的分析,发病诱因作为ACLF发生的启动因素,很少有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ACLF住院患者发病诱因比例及不同发病诱因对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为ACLF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年1月-年12月西安医院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ACLF诊断依据为年亚太肝病学会(APSAL)制订的诊断标准[7]:在既往已知或未知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以黄疸[TBil≥5mg/dl(85μmol/L)]和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PTA<40%)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肝功能损伤,并在4周以内出现腹水和(或)肝性脑病。本研究方案经由西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伦审科字第(G-125)号],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MELD评分、转归(好转/死亡)。从诊断ACLF时间开始计算,观察随访患者28d,主要结局指标为28d病死率(28d时患者死亡、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内科治疗无效行肝移植者均按死亡对待)。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2间组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收集例ACLF患者,其中男例(78.58%),女例(21.42%);平均年龄为(46±11)岁;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8(9~30)d;MELD评分为21±6;28d死亡患者例(病死率47.11%),死亡患者MELD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22±7vs20±5,t=2,P<0.01)。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患者例(95.16%)、HCV相关ACLF患者3例(0.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37%)、未分型18例(3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患者2例(0.37%)。
2.2主要诱因分析例中无发病诱因者例(348%);未正规治疗者92例(17.1%);HBV-ACLF停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NAS)者86例,占总ACLF患者的16.0%(86/),占HBV-ACLF患者的16.8%(86/);饮酒诱发ACLF者52例(9.7%);感染诱发37例(6.9%);28例(5.2%)与发病前劳累有关;手术、肝癌、应用损肝药物为诱因者分别为16例,各占3%;其他诱因,如合并神经胶质肿瘤放化疗、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共4例(0.7%);妊娠诱发ACLF者3例(0.6%),其中1例死亡。未规范治疗、停用核苷类药物、饮酒、合并感染、劳累等是诱发ACLF的主要诱因,手术、应用损肝药物及肝癌也是诱发ACLF的重要因素(图1)。
图1例肝衰竭患者发病诱因构成比
2.3不同发病诱因患者28d病死率比较除肝癌相关ACLF外,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28d病死率占前3位,且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表1不同发病诱因ACLF患者28d病死率比较
2.4不同诱因对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不同诱因作为自变量,28d生存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感染是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手术诱发ACLF死亡风险最高(表3)。
表3不同诱因28d死亡风险Cox回归分析
2.5ACLF患者前后5年发病诱因变迁分析统计10年发病诱因,将年1月-年12月5年数据(n=)与年1月-年12月5年数据(n=)比较,药物诱发的ACLF明显增多(P<0.05)(表4)。
表4不同时间段发病诱因的比较[例(%)]
3、讨论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强调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不同诱因导致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其病理损伤机制包括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DAMPs)[8-9],发病诱因在肝衰竭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启动炎症风暴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活化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通路,导致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10-11]。国外已有研究[12]指出,肝外诱因所致HBV相关ACLF患者的短中期病死率较肝内诱因的患者更高,不同发病诱因所致的ACLF的预后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例ACLF患者中,34.8%无发病诱因,17.1%未规范治疗,16.8%停用NAS,9.7%饮酒,6.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0%。进一步分析发现,手术、感染为诱因的ACLF死亡风险明显增高,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上升。
手术和感染[9,13]是导致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也显示,手术组的死亡风险与无手术组的比较增加1.倍(HR=2.),感染组的死亡风险增加942%(HR=1.)。这可能与这些发病诱因作为PAMPs/DAMPs直接启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诱发炎症反应有关[14]。Claria等[15]针对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例ACLF)的研究表明,ACLF患者血浆多种细胞因子、氧化还原态循环白蛋白HNA2、肾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CLF患者,且不同诱因的ACL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变化谱存在差异。Sole等[16]的研究也提出不同诱因ACLF的炎症反应强度不同,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相关。所以慢性肝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如有HBV活跃,应先控制HBV,待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肝衰竭时肝脏解毒能力降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抑制等,均促进了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内毒素血症进一步触发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加速肝细胞的损伤与坏死。故手术部位尤其消化系统手术时,患者触发机体炎症反应更为剧烈,应尤为注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与需求越来越高,药物滥用也显著增加。常见损肝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痨药、抗肿瘤化疗药物,而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也是引发肝衰竭的一个主要诱因[17-18]。本研究收集的10年数据中,前后5年数据对比发现,使用损肝药物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的人数明显增多(P=0.)。本研究收集的数据,95%为HBV相关的ACLF。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的依从性,同时减少服用损肝相关药物,可降低未来ACLF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延长寿命。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西安市的2个大型肝病诊疗中心,主要病因为HBV-ACLF,与我国目前肝病的发病病因分布相一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ACLF的诊断依据为年APSAL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推荐共识”,即有慢性肝病基础,血清TBil≥5mg/dl(85μmol/L)或INR≥15,并在4周以内出现腹水和(或)肝性脑病。这与国内常用的TBil≥10mg/dl、PTA<40%有所区别,这也是与国内指南病死率有所偏差的原因[4]。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越来越多采用APSAL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推荐与共识”,并认为其更符合ACLF发病的病理基础和HBV相关ACLF的发病过程。本研究的数据包含所有病原的ACLF,而非单一HBV-ACLF,故本文中“未规范治疗”列为发病诱因。未规范治疗中,病毒性肝炎为病因的患者,大多为病毒再激活所致。
综合上述,本研究纳入了例ACLF患者,其中9516%为HBV-ACLF,同时发现不同诱因的肝衰竭病死率有所不同,其中手术、感染是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上升。对于存在上述诱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应加强监测,注重患者健康教育,合并其他药物治疗时需谨慎处理。
参考文献:
[1]WLODZIMIROWKA,ESLAMIS,ABU-HANNAA,etal.Asystematicreviewonprognosticindicatorsof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ndtheirpredictivevalueformortality[J].LiverInt,,33(1):40-52.
[2]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LiverFailureandArtificialLiverGroup,HepatologyBranch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SevereLiverDiseaseandArtificialLiverGroup.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liverfailureB:Aedition[J].JClinHepatol,,37(1):1-9.(inChinese)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7(1):1-9.
[3]BERNALW,JALANR,QUAGLIAA,etal.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J].Lancet(London,England),,():-.
[4]ARROYOV,MOREAUR,JALANR,etal.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newsyndromethatwillre-classifycirrhosis[J].JHepatol,,62(1Suppl):s-s.
[5]KATOONIZADEHA,LALEMANW,VERSLYPEC,etal.Earlyfeaturesofacute-on-chronicalcoholicliverfailure:Aprospectivecohortstudy[J].Gut,,59(11):-.
[6]DINGR,ZHAOH,YANJ,etal.Definationandtreatmentprogressof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J/CD].ChinJLiverDis(ElectronicVersion),,10(1):1-5.(inChinese)
丁蕊,赵红,闫杰,等.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及治疗进展[J/CD].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10(1):1-5.
[7]SARINSK,KEDARISETTYCK,ABBASZ,etal.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Consensusr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