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头痛不能光医头,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为当肝、肾俱虚时,会在腿上有所体现。
人过中年,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变化。以下从腿部(图)预测出身体的疾病。腿内侧有肝经、脾经、肾经;腿外侧有胆经、胃经、膀胱经,每条经络的通畅情况,都会相应表现在腿部的形状上。所以看看我们腿部的形状,就可以初步了解到我们自己的健康状况。
但是小腿经络不畅通不一定是癌症,但一定是疑难杂证比如像牛皮癣,白癜风,鱼鳞病,强制性脊椎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女士宫寒,痛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厚,月经量少等症状都与小腿经络不畅通有很直接的关系。
1.当腿肚子较大,脚腕特细的为家族史糖尿症状,当糖尿症状即将出现的时候腿部会出现酸,麻,胀的症三状。
2.当腿肚子与脚腕一块粗下来,说明家族史血糖症状。
3.当脚腕特别粗的为家族史三高症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4.当腿腕内侧出现赘肉说明乳腺与妇科的问题。因为腿腕内侧是肝经所走的部位,肝经是有乳腺主妇科,所以腿腕内侧长赘肉代表妇科或乳腺问题。这时候也可以按压一下三阴交的穴位,如果按上去有疼痛的感觉,要经常进行腿部疏通了。
5.腿部膝眼长赘肉,说明膝关节出现问题了,一般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上楼困难等。
6.腹股沟出现肉肉,不仅会引起大腿部内侧赘肉还会引起女士的盆腔积液。
7.大腿外侧出现赘肉说明胆经出现於堵,肝胆相表里,会引起女士火气旺。
双腿水肿:脾虚
中医认为,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复、不爱吃东西、脸色灰暗,就应健脾利湿。
膝盖凉,手脚凉:冷寒症
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膝盖凉,多是冷寒证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
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更易如此。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暖身,又能舒缓疲劳。
树老先老根,人老腿先老,巯通腿部经络的重要性!
当小腿经络不畅通或者出现赘肉就会引起小腿的关节炎,经脉曲张,下肢末梢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宫寒痛经,肾功能底下,三高症,糖尿等慢性症状以及心肌供血不足,手脚冰凉都与小腿经络不畅通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小腿经络很关键。
小腿扮演五大角色
在中医专家看来,小腿健康的重要性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支撑作用。
小腿是“第二心脏”。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代金刚博士解释说,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运行,心脏推动作用最重要;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北京医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刘长信教授表示,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
小腿是“承重墙”。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专家杨力教授指出,小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包括站立、走路在内的任何运动都离不开小腿肌肉的收缩。可以说,人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要靠小腿完成。代金刚补充说,老人容易跌倒就和小腿功能降低有很大关系。
小腿是“交通要道”。杨力说,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重要的交通要道,维护着气血的上行下行。
小腿是“保健重镇”。刘长信指出,小腿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小腿经络多、穴位多,经常按摩小腿就像给五脏六腑按摩一样;另一方面,小腿像“嘴巴”一样可以吃药,因为全身皮肤中耳后和背部皮肤最薄,小腿排位第三,但它面积更大、血管更多,更适用药浴浸泡。现在足疗店开遍街头,但在刘长信看来,小腿皮肤厚度仅是足底的1/5,面积和血管数量却是足部的4~6倍,腿疗其实比足疗功效更好。
小腿是“疾病反映区”。杨力指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病。
伤腿习惯威胁健康
小腿如此重要,很多人却不懂得爱惜,放任不良习惯伤害健康。
久坐久站:坐着时,除腰部肌肉,包括小腿肌肉在内的人体大部分肌肉都处于放松状态,但长时间的放松并不好,因为肌肉需要不断收缩,才能保持弹性和韧性。杨力补充说,外科医生、警察、保安等久站人群,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不健康。
过度运动:让肌肉闲着不好,过度运动也不行。中医讲“久行伤筋”,小腿和脚部连接处存在筋肉,在抬脚、走路时发挥重要作用。适当运动利于肢体筋腱和筋膜的强健,但长途跋涉、用力过猛,超出应有负荷,就会造成肌肉劳损、筋肉损伤。
受寒着凉:寒气钻进小腿不利于血液循环,久了还可能诱发骨关节炎。代金刚表示,临床常见“上热下寒”患者,腰部以上容易出汗、发热,腰部以下容易没劲、冷痛,这和人们不注意腿部保暖有一定关系。
盲目瘦腿:杨力认为,“腿细才美”是审美的扭曲,过于纤细的小腿,肌肉韧性和人体抗打击能力都不会太好。健康的小腿应该是健壮、肌肉发达的。
穿紧身裤:紧身裤、塑形丝袜可能会阻碍小腿血液循环,甚至导致下肢静脉曲张,使小腿皮肤出现清晰可见的蜘蛛网状毛细血管,甚至蚯蚓状静脉隆起。
跷二郎腿:跷二郎腿时,被垫压的膝盖受到压迫,容易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诱发腿部静脉曲张,甚至血栓。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尤应注意。
穿高跟鞋:高跟鞋在塑造修长腿形的同时,也在摧毁双腿。英国研究发现,如每周穿5天高跟鞋,并持续2年以上,最多可使小腿肌肉萎缩13%,建议鞋跟高度控制在2~3厘米。
从小做好小腿保健
虽然一些腿部疾病的高发群体是老年人,但养护小腿应从小抓起。
锻炼小腿肌肉:代金刚指出,八段锦中有个“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不仅利于锻炼小腿肌肉,还有很好的养生防病作用。具体做法是: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向上抬,双脚脚跟缓缓提起,脚尖着地,脚跟提得尽量高些,此时小腿紧绷,坚持一会慢慢落下,在快要接近地面时颠足,让身体产生一个轻微的震动。杨力则推荐,走路是最简单的练腿方法,每天坚持30分钟,每周5次以上为宜,循序渐进提高步速。游泳、骑自行车等也能起到锻炼腿部肌肉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能时间太长、强度太大,运动前要做好拉伸。
经常泡脚:“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杨力建议每个人都养成每日泡脚的习惯。泡脚时最好选择深一点的盆,水量浸过小腿2/3;水温不要太高,以40℃~45℃为宜,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泡脚后,稍加按摩穴位效果更好,并注意双脚保暖。
着装宽松:紧身的衣裤会阻碍身体的血液循环,想要养好腿,平时就要穿宽松的裤子和鞋子,而且鞋子不可太高,2-3厘米即可。
腿部保暖:“寒从脚起”不仅讲的是脚受寒人免疫力就差,更重要的是寒冷也会阻滞气血,血液循环也会受阴,所以在冬天,老人要适当地泡脚,鞋袜一定要舒适保暖。
补钙:骨质里最重要的就是钙质,在冬天晒太阳是最能补钙的,还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能够防止腿部骨骼中钙的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适当运动:机器长期不活动就会生锈,腿也是一样。老人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对于一些活动、运动都不感兴趣。但是腿是越动才会越活,长期不活动自然会加快它的衰老。所以平时可是做一类似太极、散步、游泳的有氧运动,能给你的双腿添一分力量。
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部队行军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劳,平时抬脚也有好处。
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条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跷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编者按:生物电疗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做调理保健,通过脚底的电刺激都直接在疏通腿部的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经络,持续调理,坚持学习,就可以安全、快速、有效的改善很多亚健康状况!
长按下图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根治白癜风的方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