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发生至今仍未停息的高死亡率,哺乳仔猪肝源性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各种抗生素与抗菌药以及抗病毒措施(干扰素、转移因子、卵黄囊抗体等)疗效之低下令人吃惊与困惑,哺乳仔猪死亡率达到80%,乃至%,不少猪场产房无仔猪。严峻的疫情让新病之说(博卡病毒、杯状病毒)不胫而走,研究人员也从患猪体内分离到相关病毒。
1、哺乳仔肝源性猪腹泻特点
(1)腹泻日龄早,最早可在1日龄,多在3~4日龄。(2)粪便性状均是黄色稀粥样,没有特异恶臭味,没有过多的气泡,没有眼观的血液成分。未见传染性胃肠炎样水样腹泻。呕吐物为黄白色凝乳块与胃液,腹泻前多呕吐,腹泻开始呕吐停止。(3)其它症状。体温在4O℃左右,部分病猪体温正常,腹泻初期多保留吮乳欲,脱水发生较快,眼球下陷明显,一般不见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过程,病程约3~5天。(4)流行病学。腹泻只发生在产房哺乳仔猪,连续多批次发生,可以连绵半年之久;发病率为50%~%,按病毒性腹泻或细菌性腹泻治疗死亡率80%~%。种猪、保育猪、中大猪均不发生;产房的卫生管理与既往相同,找不到相关原因,同样也找不到外源性疾病传入的迹象;此次流行主要发生在中大规模猪场,小猪场与散养户发生较少。(5)治疗效果。抗生素与抗菌药以及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转移因子、卵黄囊抗体、内服饮水消毒浓度的复合碘液)无效,外加内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没有以往的效果,只能延长病程一二天。但是在有伪狂犬病病变的猪群。2、腹泻哺乳仔猪剖检特点(1)病尸外观消瘦,眼球下陷,皮肤弹性差,后躯多为粪便污染。(2)病检显示:小肠、大肠黏膜有轻度至中度充血或出血,部分病例肠壁有不同程度变薄,肠黏膜皱褶减少乃至消失,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或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呈稀粥样黄白色,无特殊恶臭味,部分病例无肠内容物;肝脏肿大,色淡,质地变硬;胆囊萎缩、内无胆汁,或胆囊肿大壁薄,内有不等的黄色至褐色稀薄胆液;肾脏肿大,剥离。肾包膜时多有包膜纤维深入肾皮质而不易剥离(意味着肾实质浊肿或颗粒样变),肾皮质色淡,切面上部分或全部皮质的结构较模糊;肾上腺双侧性肿大,皮质髓质有不同程度出血;心肌松软色淡,心脏横径增大,冠状脂肪呈胶冻样浸润,心肌未见出血;其它脏器难见大体病变。部分病例剖检可见典型伪狂犬病病变(肝、肺坏死灶,扁桃体肿大、水肿出血、纤维素渗出,肾脏针状出血)或者猪瘟病变。3、新生哺乳仔猪为什么会发生肝胆等脏器的重度病变?我们观察到这类猪群均存在明显的“底色病”(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母猪有背部皮肤出血形成的点状黑色带,有红眼眼露;新生哺乳仔猪有阴唇红肿;保育猪有阴唇红肿,眼结膜充血红肿,红色眼露,背中线皮肤红色充血或有出血带,有体躯对称性皮炎皮疹;中大猪亦有类似表现。这说明猪群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特别是新生哺乳仔猪阴唇红肿与肝肾脾等实质脏器的中度至重度变性均表明在胎儿时期多种霉菌毒素透过胎盘直接危害到胎儿。我国饲料被霉菌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型猪场非常注重饲料原料的选购,但仍然无法避免,而所有的霉菌毒素处理剂并不能彻底处理这些霉菌毒素(这是世界性难题),未处理的这些毒素必然会被吸收损伤猪体与胎儿。4、新生哺乳仔猪腹泻是如何发生的?由于肝脏在物质代谢(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解毒)上广泛而又特别重要的作用,肝脏损伤必然影响到新生哺乳仔猪的生存力,吃奶后,由于缺乏或缺少胆汁,乳脂不能乳化,成为不能消化吸收的溶质潴留在肠道内,肠壁细胞为了维持肠细胞内外以及肠腔内渗透压梯度必然会分泌过多水分导致腹泻。在大型猪场,猪瘟、伪狂犬病一般控制较好,尽管自诩霉菌毒素控制得很好(满足原料选购上乘,又添加了霉菌毒素处理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猪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症状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新生猪的肝脏损伤严重,一吃奶肝源性腹泻就突显出来。由于在胎儿时期就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所以新生猪发病应视为久病,决不可视为初病,这一点极为重要。久病是慢性进行消耗性病程,必然卫气营血,五脏六腑多有受累与虚损,只有用大方剂中药才能面面俱到,稳妥周全,而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恰是有如此作用的一种方药。西药却很难做到。5、病情分析:根据以上哺乳仔猪腹泻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流行病学、治疗结果,笔者认为有下列意见值得探讨。5.1本次流行的高死亡率哺乳仔猪腹泻不是单一病因引起的疾病笔者见到的有肠型伪狂犬病性腹泻肠型猪瘟性腹泻、肝源性腹泻以及可能有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参与的腹泻。笔者近期临诊的5次哺乳仔猪腹泻中,肠型伪狂犬病2例,肠型猪瘟1例,非肠型伪狂犬病与非肠型猪瘟性腹泻2例。在所有腹泻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腹泻参与,其中以非伪狂犬病与非猪瘟性腹泻病例中肝源性腹泻的病损最严重与最明显,治疗难度最大。5.2难以认定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是本次腹泻的主因(1)如果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主因,那么发病的猪群一定还有保育猪、中大猪等,但是这些猪群均未发病;如果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主因,那么以往有效的治疗措施(注射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饮用饮水消毒浓度的复合碘液)应该有效,但是事实刚好相反。(2)如果轮状病毒是主因,那么上述治疗措施也应有效,可是事与愿违。(3)从患猪分离出博卡病毒(BOV),是否就可以认定博卡病毒是本次高死亡率哺乳仔猪腹泻的主因?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该亚科有人博卡病毒、牛博卡病毒、猪博卡病毒、犬细小病毒I型。年人类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我国于年9月5日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中分离到人博卡病毒。年瑞典首次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猪体内分离到BOV,同年,我国学者用PCR调查部分省市份猪的样品,75份为BOV阳性。业已证实,健康人群广泛感染BOV,这与BOV在猪群中广泛感染的事实一致,因为在多种幼儿呼吸道疾病中分离到BOV,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人医目前将BOV的致病性趋向定位于伴随病毒的性质。BOV对聚维酮碘是敏感的,猪干扰素与转移因子也应该有一定效果,可是临床应用中却完全无效。这些事实都表明,广泛存在于猪群中的在众多疾病中以伴随病毒身份出现的BOV难以成为本次腹泻流行的主因。5.3肝源性腹泻扮演什么角色笔者在临诊中见到腹泻哺乳仔猪的肝脏肿大、变性,乃至有硬化的外观与手感;胆囊萎缩,只占据部分胆窝,没有胆汁,或者胆囊高度肿大、薄而半透明,胆汁呈淡黄色、稀薄如水。肝脏的这种病变应该不是上述腹泻病因在较短期几天病程中可以形成的。何况笔者在剖杀1日龄哺乳仔猪或未发生腹泻的1~3日龄哺乳仔猪时同样发现这类肝脏病变,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在肝脏病变的同时,肾脏、脾脏均有高度变性。这无疑表明,在发生腹泻前哺乳仔猪的实质脏器均受到严重损伤,特别是肝脏与胆囊的损伤引发胆汁分泌障碍形成的肝源性腹泻在本次腹泻中的作用似乎完全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