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是指:成年人(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正常人血糖值控制在4.4至6.1mmol/L。
维持血糖平衡的2大类调节激素:
1)降血糖激素:胰岛素
注:所有细胞需要葡萄糖,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加工输送到各个细胞。
2)升血糖激素:胰高糖激素、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注:胰岛细胞有三种:α细胞、β细胞、δ细胞。其中α细胞分泌胰高糖激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δ细胞不分泌激素,作为储备存在。
“甲亢”的病人,由于体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容易得糖尿病;“甲减”的病人,由于体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容易低血糖。
血糖降低,人的机体生理变化
当血糖降低到4.6mmol/L左右时,人体开始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升血糖激素释放
胰高糖素先释放,要是血糖还在下降,肾上腺素开始释放。
当血糖降低到3.8mmol/L左右时,开始出现低血糖症状。
血糖继续下降,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血糖还在下降,认知功能出现障碍。
低血糖症状
5.0-4.6
无特殊表现或有饥饿感
4.6-3.8
饥饿感、轻度心慌、焦虑不安、面色苍白
3.8左右
明显心慌、手抖、出冷汗
头晕、头疼
3.8-3.0
行动缓慢(表情淡漠)
语言表达减退(少言懒语)
视线模糊、复视
3.0-2.0
难以完成较复杂计算或动作
认知障碍
2.0-1.0
语无伦次、胡言乱语
表情和动作诡异
1.0以下
意识水平降低
惊厥
昏迷
生命垂危
当血糖低至3.0以下,医院就医
瘦人相比胖人更容易得低血糖
传言不正确。总体而言,胖的人更容易低血糖。但这里的胖瘦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人瘦到营养不良了,那就容易低血糖了。
胖的人细胞多,需要的能量也多。吃很多食物之后,需要大量胰岛素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加工输送到各个细胞。糖尿病前期,表现症状就是长期胰岛素分泌过多。当你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本已经降低至正常范围,但由于胰岛素还大量存在,从而使血糖仍进一步降低。结果往往到下一餐前,胰岛素一下子把血糖降过头了。(长期大量分泌胰岛素,有可能引起β细胞机能变化,后期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血糖逐步上升,直至后续发展成糖尿病)
低血糖的病因
空腹低血糖症
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
1)2型糖尿病早期
2)药物性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重症疾病: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
3)滋养性低血糖症、倾倒综合征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
4)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
5)胰外肿瘤
5)功能性低血糖
多吃点不容易低血糖。传言不正确。
有低血糖的人绝对不能减肥。传言不正确。
轻中度低血糖:进食糖水、含糖饮料、果汁、糖果、蜂蜜等即可有效缓解。
重度低血糖急救1:身边人小口喂食糖水或将蜂蜜涂于患者口腔粘膜
重度低血糖急救2: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塑胰高糖素
轻中度低血糖,在缓解过程中,为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可采取“15克糖原则”。15分钟后测血糖,恢复后即可停止。没有恢复,重复进食15克糖,过15分钟后再测血糖。
生活中的15克糖≈2至5个葡萄糖片(最佳治疗)、两大块方糖、30ml蜂蜜、一杯ml的果汁、ml的可乐。
低血糖预防:避免血糖波动、注意血糖监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