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萎缩的原因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药物
肝萎缩治疗
肝萎缩发作
肝萎缩症状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赖海标

医案

李士懋医案:

甄某,女,37岁。头痛三载,服西药可缓解,停药又痛,近一月病重。困倦、嗜睡,每日睡10小时仍困,情绪消沉,伴心烦,恶心。舌淡暗,舌苔白,脉弦而无力。

辨证:肝阳虚弱,清阳不升治法:益肝升清方剂:乌梅丸加减柴胡10克防风6克川芎6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乌梅15克桂枝10克细辛6克川椒6克生黄芪12克炮附子15克巴戟天12克肉苁蓉12克干姜6克黄连5克

结果:共服28剂,头痛已十余日未作,精力增,精神振,他症亦除,脉转弦缓。继服7剂,停药。

赖海标按:

1.辨证分析:

肝主少阳春生之气,主生发、条达、疏泄。肝虚,清阳不升,头失清阳奉养,故头痛。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肝虚,阳气虚弱,生发、展放无力,故情绪消沉,嗜睡,每日睡10小时仍困。

肝中内寄相火,肝虚则阳不升布,相火内郁而化热,故心烦。

木不疏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

肝虚不升,故舌淡暗苔白,脉弦而无力。

2.用药分析:

温肝阳(辛):干姜、附子、川椒、桂枝、细辛

敛肝阴(酸):乌梅、苦酒

益肝气(甘):人参、蜂蜜

补肝血(甘):当归

泻相火(苦):黄连、黄柏

乌梅丸,补肝阴、养肝血+温肝阳、益肝气+调和寒热,恰合本案病机。

加巴戟天、肉苁蓉,温阳益精血,乙癸同源,母子相生,补肾即补肝;

加黄芪益肝气;加防风、柴胡助肝用,令清阳得升。

3.李老应用乌梅丸指征:

(1)脉弦而无力,即肝弱之脉。弦脉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家阳气虚弱之厥阴病脉。

(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李老认为,凡肝阳虚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各项功能失常,皆可用乌梅丸为主治疗,因而大大扩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厥阴病有阴阳进退之机转:

偏重于肝寒:寒化,则阴霾充塞,肢厥、畏寒、躁无暂安时、吐利、汗出、内拘急、四肢痛、脉转微,弦中显细微无力之象;

偏重于胆热:热化,则口渴,咽干,口伤烂赤,心中痛热,大便脓血等,弦中可兼滑数之象。

判断阴阳之进退,以脉象之变化为重要依据。

临床凡见弦而无力之脉,又有厥阴病的一二症状,即可辨为厥阴病,主以乌梅丸。此方恰合厥阴病机,寓意深邃,若能悟透机制,应用极广。

温馨提示: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chongluan.com/gwsdyy/10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