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韭菜才宜人
近来有人问我春初吃什么最养生,去年初春,我写的是关于香椿的文章,今年我推荐的是“韭菜”,《南史·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简单的八个字,读来总觉味临其境,愈发感叹古人之才华。我们古代中医的五菜指葵、韭、藿、薤、葱,这几种菜也是古人的常菜,古人可没有我们如今这么丰富多样的蔬菜品种啊。务葵、割韭、摘藿、挑蒜、挖薤,可以试想一下古人弄菜的场景……《灵枢·五味》说:“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这酸苦甘辛咸就对应我们的五脏。关于韭菜,我们中医书籍大部分也是建议吃春初之韭,摘取两段如下:《外台秘要》“韭从二月以后青稍长,煮吃甚补,至四月上旬止不可食,从七月二十日后,即渐堪吃,至九月后冷,兼有土气。”《本草衍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饮食须知》“韭菜,味辛微酸,性温。春食香益人,夏食臭,冬食动宿饮,五月食之昏人乏力。冬天未出土者,名韭黄。窖中培出者,名黄芽韭。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伸之故也。经霜韭食之,令人吐。”古人吃韭菜,不仅讲求春初的时令,即便日间割韭菜也是有讲究的,古谚云:“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这是伐取得时的智慧,一是晒蔫儿的韭菜味道不佳;二是因为日中割了韭菜,经过太阳暴晒,韭菜很容易被晒死,就不能继续享用下茬儿的美味了。难怪孔子曰:“不时不食”呢。二月二剃龙头,与割韭菜多么类似,割了一茬儿又长一茬儿,所以韭菜的特性,说明它充满了春初生发的能量。02佛家五辛之一
自古修行之人皆忌五辛,并认为这几种菜是荤的,佛家以葱、蒜、韭、薤、兴渠(洋葱或阿魏)为五荤;炼形家以薤、蒜、韭、葱、胡荽(香菜)为五荤;道家以薤、蒜、韭、葱、胡荽(香菜)为五荤。它们的共性是“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意思就是做熟了吃容易增进性欲,生吃容易使人动肝火发怒。还有吃了它们之后,我们口中会带有难闻的气味,修行人认为不利于与神仙交流或者与人沟通,反而会招惹鬼怪,不利于自己的修为和成长。可为什么辣椒、姜也是辛辣的,不属于五辛呢?有人说是因为这两种东西吃了之后没有口气,或许吧。韭菜是荤的,鸡蛋(蛋白)是素的,想到这段,不禁想起了电影《少林寺》里,牧羊女丢觉远脑门上一个鸡蛋的场景,此刻我正吃的这个荤素搭配,韭菜(鸡蛋)盒子,哈哈。倒叙:03韭菜功效摘集
《名医别录》“韭,味辛,酸,温,无毒。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患,可久食。子,主治梦泄精,溺白。根,主养发。”
《药性歌括》“韭味辛温,祛除胃热,汁清血瘀,子医梦泄。”
《本草思辨录》韭(根叶同用)、韭子
内容:素问:食气入胃,浊气归心。韭味辛臭浊,故归心尤易。以其归心,故素问谓心病宜食韭叶。然必心为阴壅,阳不能达,借韭以达之,非可疗一切心病也。胃脘有瘀血作痛者,饮韭汁极效。盖韭以入胃之浊气归心,即以留胃之浊质治胃,推此以治胸痹、吐衄、膈噎诸证,亦即下气散瘀之功。
《本草求真》:韭菜(专入肝肾肠胃)。味辛微酸。气温无毒。按辛则能散。温则能行。滞气客于肠胃。则血因气而益阻。胃气不通于五脏。则腰膝冷而癖生。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虚则启闭非时。经曰。足厥阴病则为遗尿。及为白淫。服此气行血散。肝补肾固。而病安有不愈乎?故书有云韭味最利病患。凡一切血瘀气滞等症。俱能使之立效。《滇南本草》韭菜,味辛、咸,性温。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补肾兴阳,泄精,除噎散结。主治吐血、衄血、尿血,生捣汁服,除胃脘瘀血,熟吃滑润肠胃中积,或食金、银、铜、铁、锡器于腹内,吃之立下。韭菜(不拘多少)勿切,滚水炸熟,芝麻油拌服。一小儿误吞铜钱入腹,此方立效。韭菜子(焙黄去白皮),味辛、咸,性温。补肾肝、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
04韭之常见对药
大黄配韭汁,《得配本草》大黄,欲速行、下行,生用;欲缓行,煎熟用;欲上行,酒浸炒用。破瘀血,韭汁炒;淡豆豉配韭,《本草集解》淡豆豉,气虽寒而质则浮,能升能散,故得葱则发汗;得盐则引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郁金配韭汁,《景岳全书》郁金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疼痛,及产后败血冲心欲死,或散或丸,或以韭汁、姜汁、童便、井花水俱可,随宜调服。《本草备要》治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本草求真》:震亨曰:郁金属火与土,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服之。补骨脂配韭子,《得配本草》怪症:玉茎不痿,清滑不止,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名肾漏。配韭子各一两,每三钱,水煎,日服三次,至愈而止。牛乳配韭汁,韭汁牛乳饮,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05急救,针铁、骨鲠喉中
《外台秘要》:《肘后》卒短气方。捣韭取汁,服一升,立愈。《医方集解》:吞针者,煮蚕豆同韭菜食,针与菜自从大便出。
《续名医类案》:柴屿青治侍御李符千大令媳,半产,大汗发晕,昏不知人。(即血迷也。)他医立方,俱不敢服,符千乃徒步邀视,先令其以韭叶斤许捣烂,用好醋炒之,乘热熏鼻。少苏,用清魂散,加童便黄酒服之,调理旬日而安。(醋韭熏鼻法)
《续名医类案》:刘浣邻人马湘生儿数月,偶遗金网中圈子于案上,儿误吞之,哀泣不已。湘求救于医,医适出,湘司于门,坐立不定。或询其子何疾,惊惶如是。湘以前事告,或教以急买韭数茎,熟而不断,与蚕豆同咽之,不过二次,从大便出矣。此法方书所不载,故表之。(《北壕纪言》。)
张景岳曰:凡诸骨鲠,或用韭菜煮略熟,勿切,吞下一束,即裹而下,亦妙。
06解毒,杀邪,狂犬病预防
《串雅内外编》“犬咬伤,若不医治,每致害命。急于无风处,以冷水洗净。即服韭汁一碗,隔七日又一碗,四十九日共服七碗。”
崔氏疗狂犬咬人方,凡被狂犬咬,即急嗍去血,急吐之,勿错咽之,然后捣杏仁,和大虫牙捻作饼子,贴疮上……狂狗咬人,每至七日即合一发,值至七日,即须捣韭汁服一大合,日再服之,纵非至七日,值一日两日服一两合大妙,如冬月无,可取韭根捣汁服之,又三两日取杏仁一合……
食蟹中毒:捣韭汁服一升,冬以水煮根服。(千金云服数升)
《世医得效方》蜈蚣入耳,生姜取汁灌耳中自出。或以韭汁灌耳中,即自出。
《得配本草》:怪症:面上及遍体生疮,光彩如猫眼,绝无脓血,痛痒非常,饮食减少,名曰寒疮。多将葱、韭拌鸡鱼肉,食之自愈。
07胃痛、噎膈(类今日之“胃癌”)
《本草求真》痰用姜汁,瘀用韭汁……胃滞不通,则韭菜汁似不可废。
《续名医类案》: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此条乃真噎症,治法亦佳。)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其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本草纲目》。)
《续名医类案》:族弟应章胃脘当心而痛,手不可近,疑有瘀血使然。延胡索、五灵脂、丹皮、滑石、川芎、当归、甘草、桃仁、桔梗、香附,临服加韭菜汁一小酒杯,其夜痛止则睡,饮食亦进。惟大便下坠,逼迫不安,此瘀血已动,欲下行也。前剂去韭汁,一帖全安。
《格致余论》“东阳王仲延遇诸途,来告曰:我每日食物必屈曲自鬲而下,且硬涩作微痛,它无所苦,此何病?脉之右甚涩而关尤沉,左却和。予曰:污血在胃脘之口,气因郁而为痰,此必食物所致,明以告我。彼亦不自觉。予又曰:汝去腊食何物为多?曰:我每日必早饮点剁酒二三盏逼寒气。为制一方,用韭汁半银盏,冷冻饮料细呷之,尽韭菜半斤而病安。已而果然。”
《丹溪治法心要》: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用韭汁冷冻饮料三、四酒盏,必胸中烦躁不宁,无妨,但服后即愈。呕血用韭汁、童便、姜汁,磨郁金同饮。
08韭外用法
《外台秘要》:集验疗疮方。苦酒一升温令沸,以生韭一把纳中,以敷疮上即瘥。
《续名医类案》刀疮药方:1、端午取韭菜捣汁,和锻石杵熟为饼,阴干,用以治诸伤,敷创处即止,虽骨破亦合,有奇效。2、凡刀刃伤,用锻石,不以多少,端午日午时,取百草捣汁滤过,和作饼子,入韭菜汁尤妙,阴干,遇有伤,即以末糁之。
《外科十法》韭叶散
属性:止血如神。锻石同韭菜叶捣饼,贴壁候干,细研,筛下听用。
《奇效良方》治白癜风,上平旦以手掠取韭头露水,涂之极效。
09韭之禁忌
《脾胃论》“大辛味,蒜、韭、五辣、醋、大料物、官桂、干姜之类,皆伤元气。”《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葱,味辛温无毒。韭,味辛温微酸无毒。葱韭皆不可多食,昏人精神,又不可与蜜同食”。
《饮食须知》韭菜,味辛微酸,性温。春食香益人,夏食臭,冬食动宿饮,五月食之昏人乏力。冬天未出土者,名韭黄;窖中培出者,名黄芽韭,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伸之故也。经霜韭食之,令人吐。多食昏神暗目,酒后尤忌。有心腹痼冷病,食之加剧。热病后十日食之,能发困。不可与蜂蜜及牛肉同食,成瘕。食韭口臭,啖诸糖可解。
《食鉴本草》韭,病患少食。多食助阳损神昏目。尤不可与蜜同食。若同牛肉食成瘕病。
《滇南本草》按韭菜多食动痰、动邪火、兴阳泄精。妇人多吃生白带。同牛肉食,令人生嘈杂病,昏神。韭菜……多食昏神损目,酒后勿食。春食宜人,夏食臭,冬食动宿疾。
:凡物皆有过犹不及之理,春初之韭亦如此,不可贪吃。
曹大夫您的赞赏,我的动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