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今年28岁,却患慢乙肝25年了,是个名副其实的老病友,加之其母亲2年前死于肝癌,所以心理压力一直很大。尤其最近半年,他脸色难看,皮肤粗糙、晦暗,去附近社区诊所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小张很疑惑,便来到我院进一步检查。
门诊医师耐心接待了他,为他检查了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纤维化指标、腹部彩超等多种指标。检查结果发现白细胞明显下降,血小板也只有69X10^9/L,凝血功能轻度异常,彩超检查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小张被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小张懵了,我的肝功能一直都很正常啊?怎么会得肝硬化呢?是不是活不了多久了?
专家讲解小张对于自己疾病的认识存在两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正常”。
肝病的诊治需要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肝功能只是其中之一,诊疗过程中应该综合患者家族史、肝功能、病毒定量、乙肝五项、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超、影像学等多种指标,如果只看肝功能,就容易走入“盲人摸象”的误区。好多早期肝硬化的病人肝功能仍然正常,这就给诊治增加了障碍。所以,建医院就诊。
误区二:早期肝硬化不代表即将死亡。
小张一直害怕的是:自己得了肝硬化,是不是很快就要死了?门诊医生耐心地解释:乙肝肝硬化经过积极抗病毒、抗硬化和正规的门诊随访,多数患者是可以达到正常寿命的,建议患者放松心态,积极生活。
小张虽然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还好不算太晚。在此,提醒肝病朋友,一定要早期正规诊治,放松心态。
指导专家魏娟
副主任医师
业务专长:
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在乙肝抗病毒、抗硬化,肝硬化并发症以及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肝癌和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END
医院最新动态
专家原创科普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