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又火了一组“痛经女孩的五个等级”:
图片来自微博
小野妹子学吐槽除了能一定程度缓解疼痛的热敷,看似敷衍实则可能真的有用的“多喝热水”(原理类似热敷),以及比热水更多了一份安慰剂效应的热红糖水,在我们坚持不懈的科普下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解锁了嗑(止痛)药缓解痛经。但是每次说到止痛药,依然有不少读者留言问我们——
“止痛药真的不会让人上瘾吗?”
此外,担心止痛药伤胃/伤肝/让人变傻的也大有人在。这些担心和劝告,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止疼片真的有这么多“副作用”吗?
什么是解热止痛药?
先说点绕嘴的理论吧:
解热止痛药是一类环氧合酶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退烧药和感冒药常含有此类成分。
最常见的解热止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完全不必担心的
上瘾
如上面所说,解热止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和需要处方购买的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不同,解热止痛药并不作用于痛觉中枢神经,所以不会造成成瘾。
影响智力
民间有一些“吃止痛药会变笨”的说法,但并没有依据表明解热止痛药会让人的认知功能变差。和上一条同理,只有阿片类止痛药物在滥用时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等“变笨”的情况。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因为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而变傻。
“可是我吃了止疼片之后真的变笨了啊!”——那不是止疼片的锅好吗?
一般无需担心的
肝肾损伤
一般来说,解热止痛药只在过量或长期累积时,会出现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其中肝损伤最常见的情况是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而止痛药造成的“镇痛剂肾病”一般发生在长期频繁服用时(几乎每天服用,持续数年时间)。只要遵循说明书的剂量要求,偶尔服用(例如每月痛经时服用一粒)不需担心。
但必须说明的是:因为对药品的了解不足,很容易出现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的情况!请看下一条。
你应当注意的
过量服用
很多人服用在发热疼痛时凭感觉服用非处方解热止痛药,这使人们容易忽略服药间隔和剂量的限制。
解热止痛药,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在过量时存在明显的毒性。即使疼痛不缓解,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多次吃药或是同时吃多种药物止痛,含有重复成分的感冒药和退烧药也不能同时使用,在服药之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是很重要的!
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物的话,应当咨询医师/药师。自作主张什么的最可怕了!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感冒药、退烧药、止疼药,不能同时吃!它们的有效成分很可能是重叠的,同时服用就有过量的危险。这对儿童来说尤其要注意。
掩盖病情
在很多情况下,带来疼痛/发热的疾病需要其他的治疗才能真正好转,只是自行服用解热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如果症状一直不缓解,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影响胃肠道
常见担心中“止疼片伤胃”这一条,倒是不无道理。这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对消化道的损伤。如果曾有过消化道溃疡的病史,使用时最好咨询医生。同时,酒精也可能会增加这类药物造成消化道溃疡的风险,所以服用解热止痛药时也不应饮酒。
“都吃上止疼片了谁还会喝酒啊?”啊你们人类就是这么爱作死我也没办法呀……
总结
传闻有真有假,为了避免“上瘾”“变笨”而忍受疼痛、拒绝服药显然不合理,但过度依赖解热镇痛药,同样也会有过量服用、延误病情的危险。
比如继发性痛经往往伴随着盆腔病变,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此外子宫肌腺症、盆腔炎症、卵巢囊肿、宫外孕、流产、先天性生殖道异常等也可引起继发性痛经。想治好继发性痛经,得先治愈对应的疾病。
如果拿不准病情,请及时就医咨询。
在服用非处方类解热止痛药时,注意不要饮酒,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服药间隔和剂量的限制。如果有消化道溃疡的病史,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