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儿童营养系列(4)
儿童暴发性肝衰竭的处理
儿童的暴发性肝衰竭会导致肝性脑病(肝昏迷)。氨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是肝性脑病发生和发展的促进因子。因此,建议肝性脑病患儿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对深度昏迷的患儿来说,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然而,为了肝组织再生,可提供少量的蛋白质,前提是患儿能耐受少量的蛋白质,以至于出现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而不是分解代谢。
急性或慢性肝衰竭
使用支链氨基酸(BCAA)肠内和肠外营养配方被证明有助于成年人急性或慢性肝衰竭的治疗。并且对于慢性肝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尚未明确。
调整膳食蛋白的类型可能有助于慢性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
大多数研究认为,患者对食物中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质更易耐受。
植物性膳食能够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粪便中细菌对氨的结合和消耗,从而减少尿素的产生。
大部分肝硬化患者能耐受逐渐增加标准蛋白而不加重肝性脑病。
胆汁淤积肝病患儿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在慢性胆汁淤积和肝病患儿中十分普遍。胆汁淤积肝病患儿补充BCAAs,能显著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氮平衡,表明胆汁淤积患儿对BCAA的需求增加。利用氨基酸氧化指标剂的检测方法证明,轻到中度肝病患儿对总BCAA的平均需要量大于正常儿童对总BCAA的平均需要量。
儿童肝性脑病的几个阶段表现
成年人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很明确,但儿童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并不明显。
儿科肝性脑病也划分为0-IV期。
0期无临床表现或症状,反射、脑电图和神经病学表现均正常。
I期和II期儿童出现哭闹和注意力不集中,反射正常或异常。
III期儿童可能出现嗜睡、昏睡、反射亢进。
IV期儿童进入昏睡,可被疼痛刺激唤醒(IVa期)或不能唤醒(IVb期),反射消失。患儿可能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体位异常,脑电图出现缓慢的δ波。假神经递质、脂肪酸、硫基化合物和其他毒素在脑病的发展中起作用,必须识别潜在的促发因素(败血症、出血、药物)并积极处理,必须限制蛋白质摄入,应使用乳果糖或不可吸收的抗生素减少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乳果糖
乳果糖是一种不被吸收的糖类,由半乳糖和果糖组成,能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代谢,合成有机酸,导致结肠pH降低,使得
NH3能够转化为NH4+进入结肠,经粪便排泄。乳果糖还可以增加粪便量,促进氨经肠道排出。深昏迷的患者可直接用乳果糖灌肠,避免误吸。
抗生素
抗生素也用于减少肠道管腔内氨的产生,常用的抗生素有新霉素和庆大霉素,遗憾的是这两种抗生素不是完全非吸收性的,如果长期使用累积足够的量会出现耳毒性和肾毒性。
利福昔明是一种吸收最少的口服抗微生物药物,在胃肠道的浓度较高,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需氧和厌氧菌均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利福昔明的细菌耐药风险低,经常用于预防肝性脑病复发。
文/编辑/排版夏丹
审校孙丽莹
图网络
夏丹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