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摄影,让我如痴如狂
作者:王德好
作者自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被分配到偏远的监狱农场。那时狱内案件多,监狱为了配合案件侦查,我们配备了一台海鸥照相机DF-。期间,我经常帮助同事拍摄一些狱内案件的取证照片。我的摄影生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彩云?稻香?打谷场》-年11月11日手机AppleiPhoneXsMax拍摄于安徽省白湖农场
九十年代后,由于农药田间试验要求必须提供试验图片,我买了理光AF-80,用胶卷冲洗图片。由于成本高,我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很好地掌握了暗房操作技术。
《春日映雪入仙境》-年2月5日拍摄于白湖农作物种子研发中心试验区。清晨,科研人员去试验区调查小麦雪后情况。
年第一次使用数码相机。由于田间试验图片需要电子邮件传送,于是就买了一部富士FinePixE,感觉到这款相机色彩很鲜艳,缺点是使用两节干电池。
《匆匆那年》-年11月21日拍摄于安徽省白湖农作物研发中心小麦试验区
后来由于出版著作需要拍摄杂草的幼苗图谱,又买了一部Panasonic松下DMC-TZ15,这款相机微距效果好,让我圆满完成了大量杂草幼苗图片的拍摄工作。
《丰粮印迹》-年11月10日拍摄于安徽省白湖农场
年以后,我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有天下午,感觉到试验区再不拍照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就拦了一辆集装箱货车,在我试验田水泥路上停下,我爬到高高的车厢上拍了一张大场景试验区图片。
《鹭飞田野》-年7月10日拍摄于白湖西大圩,此时东大圩蓄洪。图片集中反映了白湖人在灾难面前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结果拍摄效果很好,试验区看上去很规范,整整齐齐,有青的,有黄的,色彩丰富,很是好看。结果当天傍晚就风雨雷电交加,试验区倒伏了不少。后来这张图片成了一位院士主编的小麦书籍的封面,我高兴极了。
《梦幻田园》-年8月7日拍摄于白湖种子公司
年,我买了台佳能D套机,整天放在我车子上备用。3月底,我在试验区就看到了小麦赤霉病将要大发生的征兆,随即搬下来所有设备,支好三脚架,微距、广角、长焦镜头都用上了,两个助手陪我干了一上午时间,将搜集到的各种症状拍摄成高清图片,下午做成PPT发给了农大的一名教授,没想到他在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的网站上发了出来,后来一个国家级会议,就是根据我的图片提出全国需要加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力度,结果当年小麦赤霉病真的发生了。
《田野畅想曲》-于年5月21日拍摄于白湖农场。图片突出反映了农业科研工作者为了农民的丰收辛勤劳作,在水稻机械化育秧田剔除杂稻。
这些图片给全国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事后听说与会专家们在会上说我的图片拍摄得很震撼、很详细,为农业部指导全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小麦生产实现连增做出了贡献。有关领导还特意安排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和一名研究小麦的院士,到安徽来向我表示感谢。
《田野晨语》-年10月24日iPhoneXSMax拍摄于安徽省白湖农场,反映农民朋友为了脱贫致富,起早摸黑辛勤劳作。
近年来,我先后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和《数码世界》等报刊中发表数十幅摄影作品。今后我将坚持学习,实践积累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农耕文化题材上多看多拍。我是农业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员,我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外婆的麦子上场啦》-年5月28日拍摄于安徽省白湖农作物种子研发中心。图片突出反映了今年小麦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儿童玩耍的童趣。外婆是在农场承包耕地的农民工。
《祥云蓝天映沃野》-年7月5日拍摄于安徽省白湖种子公司。图片突出反映了白湖人用勤劳的汗水换来蓝天白云和美好家园。
《雾漫大湖家何在?》-年10月19日拍摄于安徽省白湖农场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