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篇原创案例-
“不做品牌的企业没有未来,不做效果的企业没有现在”。说一句很有用的废话: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和效果的“双轮驱动”,这句话对于汽车行业尤其适用。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汽车行业的品效协同之路”,所有离开消费者层面的技术讨论都是“耍流氓”,我们从大的消费品类来观察,有什么样的规律可循。
以消费频率和使用频率的维度,所有的消费品可以分为三大类:高频使用高频消费类,如洗发水牙膏等日化洗护产品,日用消耗品;高频使用低频消费类,如汽车、房产等就属于使用频率高,购置频率低;低频使用低频购买类,这类具有一次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的特点,比如一年泡一次的浴缸,半年用一次的早餐机等等。
高频使用的消费品,消费频率的高低有着差异,但同样有着共性,差异点在于决策周期长短不同;相同点是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汽车属于“高频使用、低频消费”这一象限。这类消费品通常具有价格相对较高,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具有选择周期长、理性决策的特点。
“双高”象限的消费品能通过电商实现快速导流和转化,而对于汽车行业,大多数品牌至今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衡量汽车的线上营销效果?有人说是“无人区”,有人说是“深水区”,我们姑且把它称为“开发区”。它有着无限的潜力,需要平台与品牌共同去开发、挖掘价值。
汽车品类的线上营销的确是一个待开发的“黑盒”,不知道如何来衡量,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析线上营销在消费者决策链条中哪个部分起了作用入手。
看见
1.当一个人想买车的时候,TA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