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颗感冒药会引发肝衰竭?为什么浙江的人工肝技术能做到全国第一?
少酗酒、少生气!院士通过快报向大家提醒:小心身体里“沉默的杀手”
浙江权威
本期发布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树兰医疗发起人李兰娟教授
发布主题:“李氏人工肝”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科技亮点:浙江省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是浙江省科协今年重点打造的平台,它在全国也是一项创新。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搭建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型平台,聚焦前沿、对未来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新成果。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都来做一名科学传播者,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公众。通过融媒体联盟联动发声,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将会有更多精彩有趣的学术成果科普解读,进一步助力科技创新、科普创新,将科技与科普融合,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创新成果发布机制。
立冬过后,杭州开始了入冬的节奏,风雨潇潇,医院却是一副暖意融融的景象。上周末,医院的“医”空间内,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大健康季第三场活动热烈来袭。中国工程院院士、树兰医疗发起人李兰娟教授为公众带来了关于“李氏人工肝”的最新科研成果。
一场关于H7N9禽流感的防疫战,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为更多人所熟悉。她是中国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人工肝治疗领域更是响当当的开拓者。在禽流感战役中,创造性地应用李氏人工肝技术救治重症H7N9患者。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人,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肝病。通常,肝衰竭有三大救治方法,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其中,人工肝是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途径,肝移植则是肝衰竭晚期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李兰娟和她的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工肝,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肝系统。这个人工肝支持系统称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或“Li-ALS”。通过人工肝救治重症H7N9患者,李兰娟和团队还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浙江科学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活动现场,通过网易直播,近50万公众近距离认识了神秘的人工肝。很多人以为人工肝需要移植,通过这场科普发布,大家知道它实际上是一种体外装置,能够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通过人工肝,运用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血浆灌流等方式,可以清除体内各种有害物质,补充有益物质,暂时替代肝脏功能,让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这是人工肝和人工肾不一样的地方,人工肾要终生替代,而人工肝不需要,早期应用人工肝治疗,将更好地促进肝脏功能再生,等到自身肝细胞恢复,就不需要再做人工肝了。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科技也运用到了人工肝技术当中,相关的AI系统甚至可以做到术前智能辅助诊断,术中运行数据采集与云监测服务。
李兰娟是参加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第二位院士。邀请这些科学大咖来做科普,一方面公众信任度高,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发声,让潜心钻研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被老百姓所了解,这就是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意义。
在这场发布上,医院李氏人工中心副主任朱梦飞主任医师,也讲了一些关于肝脏的科普问题。提到肝,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觉得肝健康的问题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喝酒、情绪不好、吃东西不注意,都有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
肝脏受伤的常见因素,就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其中很多药物都很常见,比如土三七、何首乌、石蒜、白果、决明子、蛇胆、熊胆粉、雄黄,这些药物长期或大量服用都有可能导致肝脏受损。还有常见的药物,例如牛黄解毒片、六神丸中的明雄黄含有毒的砷化物,长期或大量服用后会发生砷中毒。还有很多中成药,可能含有对肝功能有损害的成分,肝功能不好的人吃这些药更要谨慎。
朱主任提到,有个14岁的孩子因感冒后,妈妈给他吃了一颗对乙酰氨基酚片后,引发肝衰竭,黄疸升高到μmol/L,做了2次人工肝才康复。
肝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就是因为许多患者都不能及时察觉到它的出现。实际上大家一定要警惕!李兰娟院士提醒大家,不光是肝病的人要治疗白癜风诀窍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