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疾病与“传染”搭边,很多人都会莫名的恐慌。但调查发现:慢性感染是导致中国患者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也就是说,大约1/3的癌症是慢性感染造成的,而这些致癌因子也非常常见。
一、胃癌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旋杆菌(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引起胃癌的头号因子。我国约有7.68亿Hp感染者,其感染率高达60%,且7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却能破坏胃黏膜。当胃黏膜长期陷入反复的破坏与修复时,就会发生变异,形成胃癌。
Hp的发展历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会随着食物等进入胃,也能通过口口传播,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Hp的传播途径1、刺激性饮食
经常食用辛辣、烟酒、浓茶等刺激性饮食,反复刺激胃黏膜,会降低胃的抵抗力,增加Hp感染风险。
2、不洁餐具
碗筷清洗不当,朋友聚餐、共用餐具等方式,都可能残留幽门螺杆菌,增加感染几率。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Hp,尽量分餐或分开使用餐具,以免出现“一人患病,全家感染”。
3、接吻、口口喂食
Hp可以通过口口传播,所以成年人接吻,病毒携带者亲吻宝宝,食物嚼碎后喂食及舌头试温等喂养方式,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Hp的检查治疗Hp不仅易传染,还有易生存的特性,且有一定的耐药性、复发感染等特点。
检查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2年检查一次,胃镜、碳13尿素呼气实验都能有效检测Hp,且后者检测方式更为便捷。若有家人感染Hp,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也进行检查。
根除治疗
Hp的治疗,目前医疗上较常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一般疗程为14天,但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肝癌病毒性肝炎
全世界59%的肝癌新发病例都在我国,而病毒性肝炎是最大的危险因素,70-80%的肝癌由乙肝发展而来,20%由丙肝造成。
病毒性肝炎的发展在临床上,乙肝和丙肝都会导致肝脏炎症,且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细胞突变形成癌症。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在初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或是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但90%以上的患者都会终生携带乙肝病毒,若不积极治疗,有可能形成不可逆转发展。
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
若输入被感染的血浆、血清等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如未符合规定的有创操作、牙科诊疗等,都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2、母婴传播
胎儿在出生过程中会被母亲血液传染,但现代医学已经可以阻断这种传播方式了。也就是说,患有乙肝的产妇,也可以生下无乙肝的健康新生儿。
3、性传播
有研究显示,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性行为的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若口腔破损时,与乙肝患者接吻,也可能出现病毒感染。
这三种途径都属于体液传播,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交换体液,就不会有传染风险,如:一起用餐、工作、拥抱等不存在传染危险。
但有数据显示,乙肝患者家庭中,有23.2%的可能出现更多的感染者,主要是交叉感染引起的。
乙肝的预防和治疗乙肝疫苗
WHO表明,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乙肝有95%的有效性。建议新生儿等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复查抗体。
母婴阻断
据WHO,婴儿在出生的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并在之后接种其余2针(共三针),可以有效达到母婴阻断。
但HBeAg阳性的母亲,不管新生儿接种疫苗与否,都有20%的可能出现母婴传播。所以,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感染的母亲,也成为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可能的新选择。
抗病毒治疗
乙肝发现的越早,越有利于控制病情,但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初期,半年是优化治疗的关键点,停药过早容易导致复发。
复发阶段,复发后应积极开始抗病毒再治疗,切忌随意换药,可以在原来治疗药物基础上选择优化联合策略。
乙肝肝硬化或是乙肝肝癌,都要进行抗病毒优化或联合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并延缓病情发展。
想了解更多讯息欢迎登陆我们的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复方驱虫斑鸠菊丸价格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