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无症状,仅有血清ALT、AST、ALP、GGT等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是由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剥脱,临床发生率低但其死亡率相当高。
DILI和SJS/TEN的发生通常较为独立,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形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因此缺少相关的研究报道。这些患者在临床上有哪些特征?主要由哪些药物引起?临床预后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回答。
印度医院的Devarbhavi博士等从该院~年期间登记的例DILI病例中确定了36例同时合并SJS/TEN的患者,并通过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为我们展现了DILI合并SJS/TEN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其研究结果于年3月发表在HEPATOLOGY杂志上。
图1.SJS患者表现为面部多发水泡,双唇出血性硬痂
图2.TEN患者表现为整个背部皮肤剥脱
图3.皮肤苏木精曙红染色示表皮坏死、皮下层分离伴散在渗出
临床特征
DILI合并SJS/TEN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更为严重,具体表现在黄疸比例较高(61%)、胆红素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较高。另外,DILI合并SJS/TEN患者中混合型DILI占50%,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分别占36%和14%。起始用药至出现皮疹平均时间间隔为24±14天。
发病病因
抗癫痫药物(47%)、磺胺类药物(18%)、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奈韦拉平15.7%)是导致DILI发生SJS/TEN的主要药物。其中在抗癫痫药物中,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芳香族类抗癫痫药物报道居多(88%),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新一代抗癫痫药物报道较少。此外,多数患者(61%)由多种药物引起,而由单药引起的仅占39%。
图4.1例拉莫三嗪诱导的DILI合并SJS患者肝组织苏木精曙红染色示胆汁淤积伴散在渗出
图5.1例卡马西平诱导的DILI合并SJS患者肝组织苏木精曙红染色示严重肝汇管区炎症,伴有淋巴细胞、同质多形体、浆细胞、嗜酸粒细胞
预后
在36例DILI合并SJS/TEN患者中,共有13例死亡,总死亡率为36%。伴有黄疸和腹水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较高患者死亡率较高,其中伴有黄疸患者死亡率高达45.5%;而HIV/AIDS感染或儿童患者死亡率相对较低,分别占12.5%和11%。腹水、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尽管DILI合并SJS/TEN临床相对少见,但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多数病例由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磺胺类药物、奈韦拉平等药物引起,故临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