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字养生诀原理
五味与五脏
《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胜,腠理以密,长有天命。《淮南子》曰:五味乱口,使口爽伤,病也。陶隐居云: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脏腑成殃咎。五味稍薄,令人神爽。若稍偏多,损伤脏腑。此五行自然之理,初则不觉,久则为患也。
酸多伤脾,肉皱而唇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曲直作酸属木,脾主肉属土,木克土也。酸过食损胃气及肌肤筋骨,不益男子,损颜色。不与蛤同食,相背也。有云:饮少热醋辟胜酒。(黄戬云自幼不食醋,今逾八十九,尤能传神。)又心色亦,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咸多可伤心,血凝泣而变色。故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润下作咸属水,心主血属火,水克火也。盐过于咸则伤肺,兼损筋力。西北人食不耐咸多寿,东南人食多欲咸少寿。病嗽及水气者,全宜禁之。晋桃源避世之人盐味不通,多寿。后五味通而寿齿损矣。又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粟藿皆咸。
甘多伤肾,骨痛而齿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稼穑作甘属土,肾主骨属水,土克水也。又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炎上作苦属火,肺主皮毛属金,火克金也。又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从革作辛属金,肝主筋属木,金克木也。胡椒和气,过多损肺金吐血。细椒久食,失明乏气。合口者害人,十月勿食椒,损人心,伤血脉,多忘。除湿温中,益妇人。又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春之月七旬有二日,损苦增辛以养吾肺;夏之月七旬有二日,损酸增甘以养吾脾;秋之月七旬有二日,损辛增酸以养吾肝;冬之月七旬有二日,损咸增苦以养吾心;四时之季各旬有八日,损甘增咸以养吾肾,如是亦可以寿叁百龄矣。先之以除欲以养其精,后之以辟谷以存其命,食胎气,食灵元,斯不死之道也。
凡服气,先取北方黑气,谓之玄牙。思北方七星胜事,以安为度,或五或五十或五百,补肾,传气於肝,比北方水藏主肾故也。次取东方青牙,思东方七星胜事,以补肝,其数九或九十或九百,传气於心,以束方木藏主肝故也。次取南方丹牙,思南方七星胜事,其数叁或叁十或叁百,补心,传气于脾,以南方火藏主心故也。次取中宫黄牙,思中宫七星胜事,其数一或一十或一百,补脾,传气于肺,以中宫土藏主脾故也。次取西方素牙,思西方七星胜事,其数七或七十或七百,以补肺,传气于肾,以西方金藏主肺故也。
五行的特性:古人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已对五行的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如“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屈能伸,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
五行属性推演和分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土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土等等。例如: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西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事物的五行属性,除了可用上述方法进行取象比类之外,还有间接的推演络绎的方法。如:肝属于木以后,则肝主筋和肝开窍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二阴”亦属于水。
此外,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即是说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因而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
五脏之肝: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五脏之心:心位于胸中,隔膜之上,有心包裹护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配合其它所有脏腑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故说:“心者,君主之官。”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主神志两个方面。其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的经脉与小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五脏之脾: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故被称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脾气主升,具有运化水谷、水湿之功,并能统摄血液,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腑之一。其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其经脉与胃相连,形成表里关系。
五脏之肺: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解剖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其附属功能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的经脉与大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五脏之肾: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中医比较著重身体内脏器官,认为强身固本,应由内而外。就拿做体操一项而言,如果内脏不健康,肌肉和骨骼也没法正常的发展。因为内脏的功能,即在控制全身的部落,内脏本身不全,怎能使身体的肌肉、骨骼、肤发健康呢?这种理论早在黄帝内经索问中有所记载:「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心脏健全,必使血脉畅通,人的血气自然红润;肺脏健全,必使皮肤润滑,毛发自然柔亮;肝脏健全,必使筋肌强健,指爪自然健康;脾脏健全,必使肌肉力活,口唇自然鲜艳。
二、六字总决治病原则
1、六字总决: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2、嘘肝气诀:肝主龙涂位号心,阳亢身热头眩晕。眼中色赤并昏泪,嘘之立去病势稳。
3、呵心气诀: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泻心火。喉痛口疮并热痛,依之日下便安和。
4、呼脾气诀:脾宫属土号太仓,脾胃病呼胜药方。泻痢肠鸣并吐水,口臭吞酸无病殃。
5、呬肺气诀:呬子数多作生涎,脑膈烦满上焦痰。肺热咳喘须呵呬,心肺热去病势安。
6、吹肾气诀: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病飚赢气色昏。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7、嘻三焦诀:三焦有病急须嘻,上中下焦都能医。以嘻通行去壅塞,不用此法病何去。
三、六字诀与五行属性等对照表
五方志五行色五窍五脏六腑五气五体
东 怒木青目肝胆嘘 筋
南 喜火赤舌心小肠呵 脉
中思土黄口脾胃呼 肉
西悲金白鼻肺大肠呬皮毛
北惊水黑耳肾膀胱吹 骨
四、“六气法”的发音和功用
1、嘘(xū):嘘属肝,肝主目。诸如赤肿昏眩等病状,皆以嘘治之。
2、呵(hē):呵属心,心主舌。诸如口干舌涩,气不通或胡言乱语,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若加以意念导引,效果则更佳。
3、呼(hū):呼属脾,脾主中宫。诸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消化不良或气闷不泄,皆可以呼字气理之。
4、呬(sì咝):叩属肺,肺主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可依叩吐纳调理之,并可兼治皮肤疮疥之症。
5、吹(chuī):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皆可以吹字气理之。
6、嘻(xī西):嘻属三焦,为水渎之府。凡三焦不和,均可以嘻字治之。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指出:“人食五味,五味各归一脏,每脏各有浊气,同出于口。又六腑三焦之气,皆凑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熏熏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故此,我们这里所介绍的“六气法”,主要是用以排除体内浊气,调和冷热为目的。
凡是心火上炎,心烦不寐,胸闷,心区不舒等现象,均可采用“呵”字诀调理。如口中焦干、口苦舌涩、乳颊无津或咽喉肿痛,均为热极症状,须大张口“呵”之,直至喉中清水甘泉滋生,热即退。反之,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气过多,心中茫然无主,饮食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当以“吹”气诀温之。
此外,古人还指出,六气虽然各有所治,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气即能治疗以上诸病,不必六气也。此种说法,可供参考。
五、六字诀发音的着力点
1、“嘘”字功
“肝主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之立去病如神。”(引自冷谦的《修龄耍指》下同)
(1)发音:嘘xū,一声嘘,读需。
(2)着力点:自觉上下牙(即门牙)稍用力,两唇微合。
又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抽,舌的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牙齿露有微缝,向外嘘气。
(3)动作:随吸气两臂向前自然抬起,手心向上,意以劳宫穴将天地之气贯入双目,当两手心距两眼5厘米时吸气尽。呼气时读"嘘"字,随呼气两肘下垂带动两手,手心向里沿脸、胸、腹自然导引下落,经小腹垂于身体两侧。如此连做六次后进行调息一次。
2、“呵”字功
“心源烦燥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喉内口疮并热病,依之目下便安和”。
(1)发音:呵hē,一声呵,读喝。
(2)着力点:呵音之力源于舌根,口自然张开。
又口半张,舌抵下颚,腮稍用力后拉,舌边靠近下牙齿。
(3)动作:随吸气两臂从侧前方徐徐抬起,手心向下,两肘保持自然微曲,两手抬至与肩同高时何面前合拢,高不过眉,低不过肩。呼气时读"呵"字,两手指相对,手心向下沿脸、胸、腹导引下落,尔后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连做六次后调息一次。
3、“呼”字功
“脾宫属土号太仓,病疾行之胜药万,泻痢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免成殃”。
(1)发音:呼hū,一声呼,读忽。
(2)着力点:呼音的力量在喉,口撮突出如管。
又撮口如管状,唇圆似筒,舌放平向上卷起,用力前伸,这个口型动作,能牵引冲脉上行之气喷出口外。
(3)动作:随吸气两手缓缓向腹前抬起,手心向里,抬至下脘处两手指斜相对,成捧球状。呼气时读"呼"字两手自然翻掌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徐徐运行,左手托至头的左前上方,右手按至右臀的右后方。运动时保持肩肘腕松弛。再吸气时,左手下落右手上抬,至中肮处两手指相对,向腹部贯气。呼气时按上述要领左右相反做托按动作。如此一左一右,做六次后调息一次。
4、“呬”字功
“呬呬数多作生涎,胸膈烦满上焦痰,若有肺病急须呬,用之目下自安然”。
(1)发音:呬sī,四声呬,读戏。
(2)着力点:呬之力源于齿,即两侧上下白齿,两唇微后,嘴角向后拉。
又两唇微微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入两齿缝内,由齿向外发音。
(3)动作:随吸气两臂从体前徐徐抬起,手心向上,两手之劳宫穴向中府云门两穴贯气,呼气时读"呬"字,翻两掌向两侧水平推出,保持肩肘自然松弛,手指自然微曲,至不能再推时下落,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连做六次后调息一次。
5、“吹”字功
“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病尪羸气色昏,眉蹙耳鸣并黑瘦,吹之邪妄定逃奔”。
(1)发音:吹(chuī)一声吹,读炊。
(2)着力点:吹音之力在唇的中央部,两唇中央微启。
又口微张两嘴角稍向后咧劲,舌微向上翘并微向后收。
(3)动作:随吸气两臂自然抬至胸前,手心向里,两手指相对,约距二十厘米。两臂、肩、时、腕、指微曲,松弛合圆似抱球状。呼气时读"吹"字,头微低,身体自然下蹲,两手随势抱球下落,蹲的幅度视个人情况或微蹲、或半蹲、或全蹲。再吸气时两手绕膝自然下垂,身体恢复自然站立姿式。连做六次后调息一次。
6、“嘻”字功
“三焦有病急须嘻,古圣留言最上至(医),若或通行土雍塞,不因此嘻又何知。”
(1)发音:嘻xī,一声嘻,读夕。
(2)着力点:嘻字之力来自口腔上膛,兼有喉的力量,两唇微张,开牙似扣。
又两唇微启,稍向里扣,上下相对但不闭合,舌微伸而有缩意,舌尖向下,有嘻笑自得之貌,怡然自得之心。
(3)动作:随吸气两手在腹前做托物状,两手指尖相对应不接触,立即上抬至擅中穴处,内旋翻掌,手心向外,呼气时两手向前上万托起,至头部前上万,两手指尖斜对应,约距二十厘米(头痛和高血压患者则手高不过头,可在头的前方略远些),再吸气时,两手外旋使手心对着面部,以肘下沉之力徐徐下降,两手降至胸部时呼气,直至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则。连做六次后调息一次。
7、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综合有关文献,根据《河洛精蕴》五音五行五脏的论述,我们认为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应为: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嘘——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肾,嘻——三焦”是合理而规范的。
当你轮回再来...良师,已经涅槃;益友,全部不在;良缘,无处寻找!遍觅三千大千世界,无人度你、引你、护你、伴你。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早已杳无踪影,茫茫天地间,只留下孤独无助的你,早知百年之后的哀叹,何不当下潜心修行?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真正修行人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