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为什么要保肝护肝?
虾养殖在水中,平常是看不到的。当然,每个养虾人都不想看到虾浮在水面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那么,虾养的好坏这么判断呢?日常总要有个观察吧,这样才知道下一步工作该干什么呀。所以,人们总结出看水、看吃料,还有就是看虾的肝胰腺。由于虾肝胰腺的变化,可以很准确地反应虾的健康状况,所以也就有了“保肝护肝”一说。
我们来看一下对虾的肝胰腺,肝胰腺是南美白对虾最重要的、也是功能最多的一个器官。下面是南美白对虾的生理结构示意图。
肝胰腺的主要功能:
1、重要的消化器官:分泌并释放出虾类对食物消化吸收所需要的各种酶;并承担食物营养储存、转化和吸收的功能;
2、繁忙的解毒器官:对虾的肝胰腺负荷着几乎全部的解毒和体内排毒的重担;
3、关键的免疫器官:虾类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简单,肝脏是唯一能解除体内各种有害物质的器官;
4、身体的造血器官。
5、另外,还具有决定排泄、蜕壳周期等的功能。
对虾的肝胰腺如此重要,以至于保肝护肝就成了仅次于调水养水后,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虾苗的肝脏保护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虾的生长阶段以及肝胰腺的变化情况,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同质期、转肝期、包膜期。
同质期:
以投放1cm左右的虾苗为界点。虾苗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一般上午投的苗,当天下午时分,部分或全部幼苗都会更新换壳一次;下午投的苗,晚上就会换壳一次。之后,一般2~3天脱一次壳。
这一阶段,对虾的肝脏比较脆弱,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的颜色主要与南美白对虾吃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如吃黑虾片,肝胰腺呈黑色;如果吃藻类或浮游动物,则肝胰腺为土黄色。所以,刚投苗3日内,应泼洒一些抗应激、保肝的产品。同时,饲料中拌保肝产品投喂。再就是保持水体的菌群与藻群体稳定。
不过这个时期肝脏病变较少,出问题一般都是代谢问题,极少数出现细菌感染问题,是保肝利胆的最佳时期。
转肝期(对虾肝脏发育的关键时期)
一般情况下,投苗后18天(中造或晚造虾15天)左右,幼苗已经长到3-4cm,此时进入对虾肝脏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对虾肝脏表面逐渐出现一层白膜,白膜逐日发育长大,3~5天后,会渐渐包围整个肝脏后缘和底部。白膜的产生预示着肝脏功能开始快速发育,功能逐渐完善,并积累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是肝脏成熟的标志。养殖对虾正常的肝胰腺为褐黑色,倒葫芦形,轮廓清晰,腹面有白色包膜(称为白区)。剥开包膜,肝组织呈红褐色。
正常的对虾肝胰腺,边缘清晰
为什么说这个时期进入养殖关键期呢?因为,内部组织变化的同时,对虾摄食加快、增多,而肝脏未完全发育完善。对虾采食量加快、增多,肝脏负荷也徒然加重,“毒素”的积聚也翻倍增多。4-6公分的虾苗易出现肝肿大、肝发红、肝萎缩等问题,这是整个养殖防病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为对虾的肝脏减负,势在必行。
包膜期(成熟期)
由第一条虾开始产生包膜白点,到全部对虾包膜完成,对虾基本生长达到6cm以上了。包膜期也就是成熟期,正常健康的对虾体色透明,肠线清晰,肠道颜色略比饲料颜色深。正常的肝胰腺呈现黑(黄)褐色,肝脏表面有明显的白色保护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
健康的对虾,白膜包围肝胰腺
此时肝脏功能健全,对虾吃料猛,生长加快,只要定时少量多餐的投喂,并按疗程定时拌护肝、多维、多糖等内服产品,可有效促进对虾正常快速生长。养殖超过30天后,应注意预防细菌性肝病。所以,除保肝护肝内服外,水质管理是最关键的工作。
一般肝胰脏受损之后,肝胰脏会发生病变,如肝胰脏肿大、萎缩、发黄、发红、白浊等。肝胰脏在刚开始发现白膜边缘开始模糊的时候,就要及时治疗和预防,不要等到进入后期之后再治疗。如果说肝胰脏已经发白、萎缩,医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异常对虾,肝胰腺边缘模糊,白膜消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虾的肝胰腺功能健康,对虾就可以消化好、吸收好、生长快、免疫好、发病少、产量高!
所以,对于对虾的肝胰脏应当做好日常的保肝护肝工作,“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造成对虾肝胰脏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虾的保肝护肝也须从饲养管理、合理投喂、稳定水质、养护环境、解毒护肝、加强营养和免疫等多方面做好工作。
END
作者: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虾农”坚持发文,只为您在文末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