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想说,我是万千中医药人里面,最不起眼、水平最浅的一个。我不过是把一些好经验,用粗浅的文字表达出来而已。在无数读者的身边,有那么多值得信赖的中医人,千万不要把我看得太高、太好。
我所做的事情,目的很单纯,就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体会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做一点贡献。
今天,我想跟你再聊一味中药材。这就是丝瓜络。
也许你会问了,治疗筋骨痛、风湿病的药多了,为什么非得介绍丝瓜络?因为丝瓜络适合咱老百姓自己养生啊。到目前为止,临床极少见丝瓜络的毒副作用。常规用量12克以内服用,很安全。只要不是脾胃虚寒、便溏乏力的人,就可以用。不过也有临床报道,极少数人服用后出现轻微腹泻。孕妇不能用。毒理实验显示,对小鼠有毒性作用。但毒性实验所应用到的量,比实际临床要大太多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3,如果你这个人,总觉下肢、双腿拘挛,走路长了就难受,双腿发软,酸痛,发麻,关节不适,你可以用用丝瓜和牛膝,各6克,研成粗末,泡水代茶饮,或者煮开水来喝。牛膝能行血脉,强下肢,配合丝瓜烙一起,可以缓解症状。
4,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针对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患者。丝瓜烙、怀牛膝各10克,桑枝和黄芪各30克,水煎服。这是年《四川中药志》上发布的方子。这个明显是针对中风后遗症,证属气虚的人而设的。应用前,需要经过仔细辩证。
中医学气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古代哲学的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气升降聚散运动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对中医学的气是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概念的形成,气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等理论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但中医学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具体的气,是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精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中医学的气理论有其固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而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的气概念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是有严格区别的。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因此,《内经》中多次提到精与气的转化关系,其对精与气的区分较先秦哲学中的概念更为明确。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肝一“硬”,屁就多!别以为爱放屁是通畅,或许是肝在“求救”
艾草的三种秘密功效
夏季就要多吃4种瓜,祛湿解暑,一年身体少生病!
一把马齿苋,我的膝关节疼痛消除了,大伯的积液也没了!
三味药泡水,治心闷、心慌、心跳乏力!老一辈中医人的传承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