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刘爷爷因为腹痛来医院就诊,医生发现,疼痛的原因在于其肝脏上长了一枚直径达5cm的动脉瘤。
实际上,动脉瘤远比常听见的肿瘤来得可怕,一旦破裂可以瞬间导致大出血引发死亡。所幸,“拆弹”及时,才挽回了性命。
腹痛不止
原是因为肝脏藏了“炸弹”
刘爷爷家住达州,这次是因为肚子痛了两个月来到成都就诊。在经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初诊后,发现老人的肝门区有团块状软组织影,考虑为“肝固有动脉瘤可能”。排除其他病变可能后,被转入普外·肝胆胰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CTA(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确为“肝固有动脉瘤”。“动脉瘤听起来没有肿瘤可怕,但是它的危险系数却远超过一般的肿瘤。”普外·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文君博士解释说,肝动脉瘤是肝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形成的,相当于是血管鼓了一个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疾病。而动脉瘤就像过度充气的气球,随着脉搏的搏动,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甚至可高达80%。
险象环生
团队“过关斩将”顺利“拆弹”
通过手术将异常扩张的部分切除,并对相应血管进行重新吻合,对于刘爷爷来说,是解除隐患的最佳方式。
不过,这个动脉瘤的“走位”,就首先给手术团队出了一道难题——生长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其内有诸多供应肝脏的重要管道,所处位置就像肝脏的“命门”。直径达5cm的动脉瘤更是将四周堵了个“水泄不通”:左后方紧贴门静脉,右后方靠近下腔静脉,右侧抵着胆总管,下方贴着十二指肠,上方抵着肝门……在切除的时候,误伤任何的血管、脏器,都会给刘爷爷带来巨大的并发伤害。
而对于动脉瘤本身来说,其就异常的脆弱,如果不小心处理,同样有引发大出血的可能。为了避免类似的状况发生,文君和团队在手术时,首先就对其近端和远端的血管进行游离并预置了血管阻断带,“这样一来,在必要时可通过收紧阻断带控制出入血流,应对突发状况。”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攻克动脉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黏连——门静脉壁如同菲薄的窗户纸紧贴动脉瘤;胆总管又像是被压扁的水管,被紧紧顶在动脉瘤壁上……好在,通过精细化的操作,才将动脉瘤给游离了出来。
终极挑战,是在切除动脉瘤后的血管重建。“如果是小的动脉瘤,可以做到切除后用原血管的远端和近端对接重建,但偏巧老人家的动脉瘤又特别大。”文君博士说,术前的CTA检查就精准评估出术中切除血管的长度会达到4cm左右,这意味着缺损血管过长,不能再拿原血管断端拉拢缝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在仔细评估后给出新的方式——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的长度,正好可以“转体”°后与肝固有动脉远端血管进行对口吻合重建,进而解决血流通路的问题。仅10余分钟的高效配合,最终完成了对直径仅约3mm血管的高质量吻合,避免了由于血管破裂、栓塞、缺血时间过长等问题带来的各种并发危险。
经过康复,预计刘爷爷在6月18日即可出院回家。
科普阅读
肝动脉瘤是肝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形成的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4‰。
动脉瘤直径大于2cm或内脏动脉瘤的性质为假性时,其破裂率可达22%~80%。
有报道称,未破裂动脉瘤的死亡率为8.5%,而破裂后的死亡率高达75~80%。育龄女性由于孕期腹腔内压力明显升高,如果发现动脉瘤更应高度重视。
发病原因:肝动脉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因主要有腹部外伤,胆道结石、胆囊炎、胆道感染、胰腺炎侵及邻近肝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肝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胆手术等。
常见表现:肝动脉瘤未破裂或者较小,症状隐匿,常常无明显症状。肝内型动脉瘤破裂多与胆道相通,大多数有上腹绞痛或钝痛,近半数可表现为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约60%病例破裂出血前伴有黄疸。
诊断与治疗:建议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异常。出现典型症状时,更应尽早就医进行排查,以尽快开展对应治疗。对于直径大于2cm、有临床症状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肝动脉瘤,一经确诊,均需及时治疗,其治疗方法取决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大小、载瘤动脉、侧支循环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内容来医院
姿势已摆
就等你点啦
相关阅读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提示——
警惕!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急寻!坐过这两趟车的速报告!
医院大型义诊活动昨日正式启动——
公示中!南充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市级表彰拟表彰对象出炉——
权威解答!事关南充市民新冠疫苗接种
终结结核流行南充疾控在行动
南充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亮灯
全世界都在抢疫苗,没接种的人会吃亏!梁宗安、张文宏最新发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