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有“癌中之王”之称,可见其凶险程度。如果肝癌侵犯血管(门静脉、肝静脉)或发生肝外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淋巴转移等)时,则称为晚期肝癌,晚期肝癌生存期多在3-6个月。对于晚期肝癌,多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这时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往往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众多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据广州医院肿瘤三科主任胡群峰教授指出,晚期肝癌有两大特点,一是肝癌病灶出现了血管侵犯,常见的有门静脉癌栓形成、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肝动脉-门静脉瘘形成等。特别是门静脉癌栓形成,是肝癌的治疗难题,合并癌栓的肝癌患者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小于4个月。癌栓一方面可阻塞门静脉血流,影响肝功能,出现转氨酶、黄疸升高,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另一方面可导致肿瘤细胞肝内转移,加快肿瘤进展和复发。二是肝癌病灶发生了肝外转移,常见的有肺转移、骨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等,肺转移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骨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会引起患者病灶部位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目前国际、国内指南推荐以介入治疗、全身治疗(索拉非尼、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个体化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主要的联合方式有局部治疗方式的联合、局部治疗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在局部治疗中,I放射性粒子治疗在门静脉癌栓、骨转移、肺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患者不仅缓解了疼痛,还明显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得到根治,肿瘤完全消失。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通过细针直接穿刺至肿瘤内,将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通过放射性粒子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γ射线,以“照射”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
门静脉癌栓形成的介入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1: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行介入综合治疗
男,53岁,CT诊断:肝左叶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左支及主干癌栓形成。我们制定了“TACE+粒子植入术+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治疗方案。粒子植入后22个月,门静脉左支、主干癌栓消失,肿瘤及所在的左外叶萎缩,肿瘤无存活,肝右叶正常。患者已生存超过5年,目前仍继续服用索拉非尼抗肿瘤治疗。该患者粒子植入,阻止了癌栓向门静脉主干方向进展,从而阻止了门静脉高压症形成(消化道出血、腹水),癌栓及肿瘤受粒子治疗消失。
病例2: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行粒子植入术治疗
患者为肝癌伴门静脉右支及主干癌栓(图A);行门静脉癌栓粒子植入术,直接将粒子植入到门静脉右支癌栓内部(图B);术后3个月、3年复查(图C、D),门脉主干及右支癌栓消失,门静脉主干仍通畅,伴门静脉侧枝形成。该患者已生存8年,肿瘤无存活。该患者肝内肿瘤及癌栓均受粒子治疗,肿瘤完全消失。
病例3: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行门静脉支架+粒子条植入术治疗
该患者年发现肝癌,行左半肝切除术,年11月发现肿瘤复发,十二指肠降段转移瘤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A)。我们予以门静脉支架植入术+粒子条植入术治疗方案(B、C),年6月复查提示十二指肠降段转移瘤病灶缩小、门静脉保持通畅(D),至今仍在规律随访。门静脉主干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题,胡群峰教授团队以门静脉支架+粒子条治疗,一方面开通了门静脉血流,另一方面以粒子条治疗癌栓,使这种难治的疾病获得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生命得到了延续和新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