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宋医师推动台湾政府全面为新生儿和国小学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台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施打乙肝疫苗的地区),而使台湾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大幅下降,从原本五分之一人口感染率、自母体垂直感染每年约四万名的肝炎新生儿降低到现今的每年仅千名。
宋瑞楼出生于年8月16日台湾竹东镇人,先祖来自广东省梅县,为客家籍。其父亲宋燕贻于年在台湾竹东当医院~医院。宋瑞楼为家中的第四子,就读日治时代的小学校时即成绩优异,因为当时在日本统治之下,台籍子弟不允许获颁第一名资格,所以在学校他都是第二名。之后,于台北就读高等学校、医院(今国立台湾大学前身),专长是内科学、消化医学和肝脏学。
年毕业后,获日本九州岛大学医学博士,并留学美国。台湾光复后,则于台湾大学医学院任教。历任实验诊断科主任、医事技术学系主任及内科主任等职。
台湾消化系医学会理事长、台湾医学会理事长、台湾卫生署肝炎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院长。医院荣誉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消化系内视镜学会及医学会亚太区评议委员,国际肝脏研究会会员。
年他以台湾第一位临床医学者身分,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以肯定他对台湾肝炎研究与防疫的贡献。
毕生致力内科医学、消化系医学及肝脏病学研究,有论文80余篇,具有一定国际学术影响。
年他参加世界消化医学组织亚太分会筹备会,不久,收到世界消化医学组织寄来邀请他为研究委员会委员的信函,获得国际上的肯定,给他极大的鼓励。
宋瑞楼首开台湾胃镜检查先河,他引进腹腔镜技术,检查肝病。
在当年,肝病连诊断都有困难,临床上,宋教授看到许多肝硬化、肝癌的病例,但因为肝病有症状时其实都已经是末期了,而虽然经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却不知道原因,需要等到患者逝世,才发现原来是弥漫性肝坏死。
因此,让肝病「有办法诊断」以及「及早发现」是宋教授投身肝病研究时的首要挑战。宋教授一生大力倡导肝病防治观念,早期投身肝病防治时,即着眼于国内肝病的严重,当年平均九分之一的台湾人是B型肝炎病毒带原者,带原者中,来自母亲的垂直感染所占比例不小,年,宋教授在当时举行的国建会中大力疾呼,让新生儿注射肝疫苗,从小即阻断日后成为带原者的机率。
除了抑制垂直感染外,对于水平传染的部分,宋教授则是大力倡导防治观念的重要。
年,他获卫生署颁卫生一等奖章,表彰他倡导肝炎防治之功。
宋教授十分重视医师的养成教育,他强调,医师须藉由自己的医学知识、技术,去照顾患者,虽然现今有许多医学仪器可以检验,但医师不应过于依赖这些检验方法,而忽略了看病时的诊断与患者的互动和沟通相当重要,在门诊中就应判断患者的病因,后续的检验只是做为左证,或是证实到底对病因的怀疑哪一个是正确的;他曾说如果现今医师是以检验为主,甚至取代临床诊断,那「我们做老师的要检讨了」。
年宋教授担任辜公医院,即和信治癌中心院长。经营和信时他抱持着以病人为中心以及持续进步的理念,想要回归到医疗准则的精神,“医疗质量”成为他唯一的经营考虑,他也一心想把(和信)树立成台湾医界的对照组。
年他担任台湾卫生研究院论坛总召集人,经常设定相关议题,期望为全民健保思考规划出永续经营的方法。
宋瑞楼院士在九十岁高龄仍以医院和医学院指导。近半个世纪以来,可以说现今台湾的医师大部份都受过他的教导,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宋老师有如此的伟大贡献,其背后有令人敬佩的精神,值得学习的态度,带领医界的使命感。
台湾消化内视镜之父、台湾肝炎鼻祖等,是医界对宋瑞楼教授的封号,可以看出他对台湾医界的贡献。宋教授作为先锋,带领第一批台湾肝病研究团队驰名国际。
他除了是位好医师、好老师、好的研究员,宋教授更是一位改革家。他认为国内不注重医疗质量、因此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等,他无力改变,为此十分自责。医院退休后,他转而经营和信治癌中心,“医疗质量”成为唯一的经营考虑。
宋教授他的人生可说已大有成就,无数的奖项,病人的赞美,社会的尊崇等,一个医师最想要的,他都有了,但在人生的晚期,他还是将自己投入于改善整个台湾医界的质量,做到了真正的大爱无疆、大慈无界。
年5医院,享寿96岁。
世界台胞之光
增长台湾正氣
培育台湾志氣
光大中华精神
世界台胞之光图文报道由
中华世界台胞协会公益??整制作
网络发行欢迎转载
GTCGlobalTaiwaneseCouncil
世界臺胞之光∣一个有温度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